为什么婴儿会有红胎记
宝宝出生后,身上有时会出现红色斑块,这让许多家长误以为只是普通的胎记而未加重视。这些斑块可能会逐渐增大,最终对宝宝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济南血管瘤医院的专家提醒:红色胎记实际上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增生性疾病,医学上将其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常见的类型包括婴幼儿血管瘤、鲜红斑痣及海绵状血管瘤,它们对宝宝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家长必须高度重视。
一、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又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其发病率约为5%-10%,且女婴的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约为1:3。其中,约60%的血管瘤位于头颈部,且大部分是单发性。这种血管瘤在一岁内会快速生长,之后逐渐消退,大约70-90%的病例在5-7岁时可自行消退。
尽管大部分婴幼儿血管瘤会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可能会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和瘢痕,对美观产生影响。建议家长通过B超检查等手段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级别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高风险患者建议口服治疗,中低风险的患儿则可选择外用β受体阻滞剂(马来酸噻吗洛尔)或激光治疗。
二、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又被称为葡萄酒色斑或毛细血管扩张痣,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大部分患者在出生时即出现,通常无法自行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会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并可能出现结节,创伤后容易。早治疗疗效越好。
鲜红斑痣好发于颜面部和胸背部。根据皮损情况,可分为粉红型、鲜红型、紫红型、增厚型等四型。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和光动力疗法。其中,脉冲染料激光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首选疗法,而光动力疗法则是治疗颜色深的血管瘤的有效手段。
三、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静脉的先天畸形,出生时即存在或在出生后数周发生。常见于头面部,也可累及口腔等部位。皮损为柔软的真皮及皮下肿块,可能呈鲜红、暗红或紫蓝色。这种血管瘤在一年内可能会逐渐增大或缩小,但通常难以完全消退。
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血管内硬化治疗是主要手段,可取得良好效果。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注射硬化剂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病灶血管的纤维化闭塞和体积的萎缩,从而实现外观和功能的康复。对于广泛而散漫的病灶,可能需要多次治疗。如有必要,也可采用手术治疗。
家长对于宝宝的身体变化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有异常红色斑块,应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