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口占》原文翻译注释全解析,带你读懂苏轼经典!


好的,以下是根据《水调歌头·中秋口占》原文翻译注释全解析的回答,带你读懂苏轼经典: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译文:

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节,我开怀畅饮直到天明,大醉之后,写下了这首词,同时怀念我的弟弟苏辙。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询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殿里,今晚是哪一年哪一月了。

我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又担心在天上的琼楼玉宇里,会承受不住那里的寒冷。

我站起身来翩翩起舞,清影随我而动,这种感觉哪里像是在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洒进雕花的窗户,照着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我。

月亮啊,你本不该有什么怨恨,但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变得圆满呢?

人世间有悲伤、欢乐、离别、相聚,月亮也有阴暗、晴朗、圆满、残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十全十美。

只希望我思念的人儿能够平安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

---

注释:

丙辰: 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子由: 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宫阙: 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琼楼玉宇: 用玉砌成的楼阁,形容仙宫中的华丽建筑。

清影: 清澈的影子,指月光。

朱阁: 红色的楼阁。

绮户: 雕花的窗户。

婵娟: 原指姿态美好的女子,这里指月亮。

---

全解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佳节因思念弟弟苏辙而作,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上阕:

开篇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对月亮的遐想,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体现了苏轼渴望超脱凡尘的思想,但又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通过描绘自己起舞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阕:

月光转入楼阁,照着无法入眠的词人,引出对月亮的感慨。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道出了人们对团圆的期盼以及对分离的无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世间的不完美是普遍存在的。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经典之处: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中秋佳节思亲的主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明月、清风、琼楼玉宇等,营造出一种浪漫而飘逸的氛围。

词人的情感真挚动人,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更体现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总结: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并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通过对其原文的翻译、注释和全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感受苏轼这位伟大词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