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有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粽子故事

作者:周政改编

那个遥远的端午节,正值五十年前的知青岁月,我身处水道村。

端午节在当地是个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清明、中秋还要热闹。因为过了端午节,紧接着就是麦收季节,乡亲们不能马虎对待这个节日。虽然水道村的粽子做法与江南略有不同,但他们同样热爱粽子。这里的粽子使用的是一种叫秫米的黍物而非糯米,但包粽子用的依然是苇竹叶。

秫米是当地的特色金米种,颗粒比小米稍大,却有着比糯米更大的黏度。乡亲们手艺高超,能包出多种口味的粽子。荤粽子内配有五花肉片、花椒、葱姜等调料;素粽子则少不了大红枣,还可以加入花生、核桃、杏仁等食材。

那个年代,粽子叶并不容易买到,但乡亲们总有办法。他们用玉米叶代替,把秫米包裹在其中,两头扎紧。这样的粽子形状独特,像婴儿枕头一样滚圆,看起来十分可爱。

煮粽子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耐心控制火候。火太大太急,粽子就会裂开,秫米会满锅瀑洒。煮粽子时要保持耐心,用文火慢慢煮。

记得那年端午,刚开始两年都是老乡们包办粽子,邀请我们知青一起品尝。到了第三年,我们已经可以自己动手了。端午节前夕,伙食组长宣布了包粽子的决定。

晚上,我们学着老乡的样子泡秫米和玉米叶。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开始包粽子。大家兴趣盎然,一大盆秫米很快就被包成了粽子,然后下锅开煮。

灶火熊熊,蒸汽腾腾,粽子的香味弥漫整个屋子。我们嗅着香气,口水直流,焦急地盯着锅盖。粽子终于煮熟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掀开锅盖。尽管还没到火候,但我们仍然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包的粽子。虽然有些夹生,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承载着我们的努力和期待!

——周政文学小记

  有关于端午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