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事迹概括100字以内


早年生涯(公元1037年至公元1056年):苏轼在眉山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与弟弟苏辙一同师从隐士张易简,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进士及第与初入仕途(公元1057年至公元1061年):苏轼在嘉祐二年成功进士及第,并担任凤翔府签判。此时的代表作如《和子由渑池怀旧》展现了人生旅途的深刻体悟:人生无常,就如同飞鸿踏雪一般,留下的只是短暂痕迹。

杭州通判时期(公元1071年至公元1074年):苏轼在杭州担任通判,创作了许多山水诗和关注民生的作品。代表作如《游金山寺》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生的关系,《饮湖上初晴后雨》则以其生动描绘了西湖之美。

密州、徐州、湖州时期(公元1074年至公元1079年):苏轼历经三个州的知州职位,形成了豪放词风的开创者形象。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示了豪放激昂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是对于人生离别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黄州贬谪时期(公元1079年至公元1084年):被贬至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代表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了历史风云人物的壮丽画卷,《定》则以其豁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启示。

元祐更化与杭州知州时期(公元1084年至公元1093年):重回杭州任知州的苏轼致力于西湖治理,晚年忆旧之作频发。代表作如《惠崇春江晚景·其一》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则是对友人的深情回忆。《赠刘景文》以荷花与菊花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惠州贬谪时期(公元1094年至公元1097年):被贬至惠州的苏轼创作了众多岭南风物诗,代表作如《食荔枝》展现了岭南荔枝的美味与他对岭南生活的热爱。

儋州时期(公元1097年至公元1100年):被贬至海南儋州的苏轼完成了思想集大成之作。代表作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和《澄迈驿通潮阁》反映了其在海南的生活思考与归乡之情。其中,《观潮》一诗多被认为是苏轼人生最后的作品之一,展现了其对于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北归与逝世(公元1100年至公元1101年):苏轼在北归途中病逝于常州。其代表作《自题金山画像》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身如浮萍、心若止水的豁达心态。《观潮》再次展现了他对人生与自然景象的感悟,传递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