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拐骨的灵性有多强大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地理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往往将人类文明粗略地划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尽管这两者看似有着诸多不同,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我们东方早在商朝时期就已出现了一种名为“拐骨”的游戏,而西方人也喜欢玩一种同样的游戏。那么,“拐骨”游戏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众多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件关于“拐骨”游戏的雕塑。这件雕塑出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古城遗址,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雕塑描绘了两个女子正在进行的游戏,她们手中的物品竟是动物的关节骨。经过专家研究,这其实就是“拐骨”游戏的一种形式。

其实,“拐骨”游戏在我国也有广泛的流传。在东北方言中,它被称为嘎啦哈。这是一种既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参与的游戏,玩法多样,如抓单抓双、羊羔拉把把等。由此可见,“拐骨”游戏在东西方都有着广泛的受众。除了娱乐功能外,“拐骨”游戏还有三个重要的功能:

它作为信物的一种。在西方文化中,契约精神至关重要,无论是商业交易还是朋友间的约定都需要信物来加以确认。动物关节骨就曾作为信物使用,被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类似于我们历史上的虎符。

“拐骨”还作为媒介存在。在地中海一带的遗址中,专家们发现了经过打磨、焚烧并刻上神秘符号的动物关节骨。这些关节骨被古人用于与神灵沟通,进行占卜或祈福。

“拐骨”还作为脏器随葬品出现。在意大利中部的佤仑讷古墓群,专家们发现了一些墓葬中有动物关节骨。墓葬等级越高,关节骨的数量就越多。关节骨被认为能够守护死者安息,免受侵扰。

回到东方,“拐骨”游戏的历史更是悠久。我国先民在商朝时期就已开始玩这种游戏。当时,动物关节骨被称为距骨,不仅是游戏的道具,还是商王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络方式。商朝之后,距骨被其他继承,成为共同的游戏。

“拐骨”游戏历史悠久,从三千多年前流传至今,在某些偏远农村地区仍然盛行。尽管现代各种新奇游戏层出不穷,尤其是数字化游戏的盛行,“拐骨”游戏依然有一定生存空间,这也证明了这种游戏本身的魅力,或者说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一种难以磨灭的爱好。

参考资料:

《殷墟》作者:陈志达,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