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楼醉书其一全诗
《望湖楼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望湖楼上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厌倦。全诗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望湖楼所见之景,后两句写望湖楼所感之情。
首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描绘了一幅乌云密布、黑云翻滚的景象,仿佛要将山峰遮住。这里的“翻墨”形容乌云的颜色深重,如同墨水一般。而“未遮山”则表明尽管乌云密布,但并未完全遮住山峰,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次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写望湖楼所见之景。这里的“白雨”指的是细雨,而“跳珠”则形容雨滴如同珍珠般跳跃而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乌云与细雨、黑云与白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乱入船”又进一步强调了雨势之大,使得船只难以抵挡,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卷入水中。
最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则是写望湖楼所感之情。这里的“卷地风”形容风势之大,仿佛能够席卷整个大地。而“忽吹散”则表明这种大风来得突然,让人措手不及。正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大风,却使得望湖楼下的水显得更加清澈透明,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望湖楼醉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西湖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不满。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苏轼这位伟大诗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