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的典故和意义
老桥笔下的世界:从张岱的美食到人间烟火
在张岱的笔下,美食不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美学。从北到北京、南到福建,张岱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众多美食留下了冰雪妙文。被誉为老饕的作者,对张岱的才华和人生充满敬佩,独辟一章以描绘张岱作为美食家的人生切面。
张岱不仅为诸多美食写下赞美之词,更在诗中注入了对食材的深入研究和对烹饪之道的深刻理解。他写的《咏方物》三十六首,句句皆专,从食材产地到烹饪技法,再到口感品相,无不细致入微。知音王雨谦评价他:“自是老饕,遂为诸物董狐。”张岱的美食文章,宛如一张穿越时空的江南美食地图,其中蕴含的佳肴美味,有的至今仍在滋养人们的舌尖味蕾,有的则随着时代的流转只余文字回响。
苏州有一道历史名吃“带骨炮螺”,虽名字听起来像海鲜,实则是一道讲究的甜点。张岱对其有诗描述,从诗中可知炮螺的制作和独特之处。张岱对自制乳酪也非常热心,曾和叔叔一起潜心钻研,其小品文《乳酪》则描绘了乳酪的珍贵和制作过程。为了制得上好的乳酪,张岱竟然亲自了一头牛,真可谓资深老饕。
除了美食,张岱对杭州的热爱也在他的诗文中表露无遗。他盛赞的“招庆烧鹅”便是代表。有趣的是,百多年后的清代老饕袁枚,却在他的《随园食单》中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断。两位文人对于同一道菜的不同态度,似乎已无法简单用各有所爱来解释,或许这道菜在传了几代后,已经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张岱笔下的大多数江南美食,如今我们仍有机会品尝。结合他的诗文细品,不论是玉盘珍馐还是寻常瓜果,都平添了雅韵。张岱的行旅范围虽广,但从《陶庵梦忆》来看,其足迹仅跨江、浙、鲁、皖四省。他念念不忘的乌镇羊肉,以及瑶柱、西施舌、西施乳等美食,都在他的诗文中留下了生动的描绘。
虽不爱美酒,张岱却是醉蟹的最佳代言人。他在《西泠》一诗中,生动地描绘了醉蟹的制作和美味。明朝中后期,文化兴盛,成风。唯独张岱别开生面地成立了一个“蟹会”,自封会长。蟹会是金秋时节的盛事,张岱用各种佳肴、美酒、精米、佳果等,为友人呈现了一场添酒回灯的盛宴。
在张岱的前半生,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改朝换代之后,张家寓居乡村山野,生活潦倒。但在《陶庵梦忆》中忆及往事,张岱依然心怀感慨。他目睹今日山河的变迁,心中的痛楚难以言表。但人生还有梦,在梦中,秋蟹正肥,兰雪犹香;在梦中,家国故人,含笑依然。
怀抱着对生活的无限爱意,张岱才有勇气在“布衣疏莨,常至断炊”的后半生,把这些回忆凝成冰雪诗文。他以一颗冰雪之魄,造一处永不坍塌的精神桃园,荫庇后来者。这就是张岱的世界,一个充满美食、梦想和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