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中文谐音怎么读


大学的校徽,可以融入“可爱”元素吗?答案是肯定的。

近日,成都理工大学发布了新版校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灵动活泼的白色“小恐龙”。实际上,在早期的版本中,“小恐龙”已经存在,使得该校的校徽被誉为“最可爱的校徽”。几年前,校徽版本更新,“小恐龙”消失,引起了许多校友的惋惜。

随着“小恐龙”的回归,这一“最可爱的校徽”再次成为焦点。许多校友纷纷表示,“小恐龙”才是校徽的灵魂,而网友们也纷纷点赞表示“真的好可爱”。

那么,为什么校徽上会有“小恐龙”呢?成都理工大学官方解释称,恐龙形象源于该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门溪龙化石标本。这一恐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亚洲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中的巨无霸,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该恐龙昂首挺拔的形象与该校“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相契合。

其实,不仅仅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徽上有动物形象,江西九江学院的校徽上也有一只跃起的白鹿,寓意丰富而美好。

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校徽的变化。动物元素的出现或消失,实际上是校方与学生、校友以及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成都理工大学的“小恐龙”具有社会知名度和校友认同度,其回归蕴校方对校友感受和社会意见的回应。

除了官方认定的校徽,网上还有许多由校友或网友创作的“野生版本”。例如,兰州大学的校友设计了一个带有骆驼元素的兰大校徽,灵感来源于一个流传许久的梗:兰大的学生真的是骑骆驼上学的吗?类似的,还有中山大学校友创作的“两只鸭子版”校徽,灵感来源于将中大英文校名“Sun Yat-sen University”谐音为“双鸭山”。

这些设计消解了大学校徽乃至大学的“高冷”形象,使其变得亲切、接地气,从而提高了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展,大学和考生早已进入双向选择时代。每到高招季,大学之间的“抢战”愈发激烈。各种招生宣传手段层出不穷,包括校园开放日、招生组各地巡游、官方招生宣传视频等。网上也会出现一些大学自制的“土味”“魔性”招生广告,这些广告往往由校友或在校生自发制作,以迷乱的配色、房地产广告式的表达和各种调侃自黑的方式呈现。虽然这些广告可能无法提供大量有效信息,但它们更多地是一种校友间的自嗨玩梗,其传播效果往往非常好,成为官方招生版本的重要补充。这也给大学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一种借鉴:大学需要珍惜自己的声誉,恪守学术规范、敬畏教育职责的也要改变一些曲高和寡的观念和做法,学会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学科优势。大学应当在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既不高估也不低估自身,努力向着开明、严肃、创新和实用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