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明代景泰蓝代表作品(详细资料介绍)

景泰蓝这个词源于法语“Cloisonné”,指的是一种金属胎嵌珐琅工艺。这种工艺起源于古代近东地区,早在公元前19世纪的埃及法老时期就已存在,用来制作各种戒指等饰品。现存的早期实例是公元前12世纪塞浦路斯古墓中的金指环。
到了元朝(14世纪),开始引入这种工艺,并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又称为烧青。明清时期,这一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艺术风格。由于这一工艺在明朝景泰年间尤为盛行,因此被后人称为“景泰珐琅”或“景泰琅”。后来因所用搪瓷釉料多为月蓝色,且“琅”与“蓝”发音相近,误传为“景泰蓝”。
此次国际拍卖行在亚洲举办的景泰蓝珐琅专题拍卖会,呈现了一批精品。其中,明万历时期的掐丝珐琅三足香炉盖和明末的景泰蓝珐琅“龙”盘尤为引人注目。此次拍卖会的成交额超过了预估,达到了65,27万港元(约合8,406,776美元),整体成交率高达91%,进一步巩固了佳士得在艺术品市场的地位。
这场拍卖会名为《曼德尔收藏的珐琅艺术杰作》。在所有拍品中,有76%的拍品成交价格高于最高估价。本次拍卖的亮点是一对源自乾隆年间(1736-1795)的华丽景蓝珐琅大象雕像。这些雕像曾属于温斯顿·丘吉尔、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和玛丽亚·卡拉斯的收藏。这些精美的景泰蓝珐琅被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收藏家塞缪尔·曼德尔博士和安妮特·曼德尔夫妇收藏。他们夫妻俩在年轻时就开始了对艺术的热爱和收藏之旅。他们在早期专注于现代和印象派艺术、法具等,直到后来才开始收藏艺术品。他们首次获得的景泰蓝珐琅制品是一件乾隆年间气势恢弘的御用方鼎方形香炉,后来他们还陆续购入了许多精美的作品。随着对景泰蓝的了解越来越深,曼德尔夫妇成为了热情的收藏家,一年内七次前往香港寻找精美的制品。他们获得的藏品中不乏罕见且华丽的物品。这些藏品反映了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精湛技艺。这些金属胎嵌珐琅制品在元代被引入后经历了不断的改制和发展。北京故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珐琅器收藏机构之一,根据器物类型学的研究,排列出了从元代到民国的器物发展顺序这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这一时期中虽然工艺源自西亚但通过不断地融合与创新整个设计已经完全融入了样式构图和纹饰也逐渐本土化尤其是以缠枝莲为主题的纹样具有鲜明的特色此外还出现了葡萄纹样等新的元素构图对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珐琅质地独特很多釉色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感特别是葡萄紫、草绿等颜色工艺水平极高掐丝线条有力鎏金层次分明明清时代明清两代景泰蓝的技艺进一步发展成为宫廷艺术中的璀璨明珠并在乾隆时期达到巅峰不仅品种繁多还出现了西洋风味的作品而且珐琅釉料的种类也大大增加使景泰蓝的色调更加丰富典雅工艺技术更加细腻精湛到了晚清时期景泰蓝逐渐走向民间和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手工业并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使其声誉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