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老话其实源自宋代诗人张栻的《西江月·癸卯春日》,原诗是余时为钱塘幕客,见孙巨源追忆蔡元忠语,因追次其韵,但流传中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其真正的源头其实并非古籍,而是源自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张栻的词作《西江月·癸卯春日》。张栻在担任钱塘幕僚时,听闻孙巨源(孙何)追忆其友人蔡元忠(蔡襄)的话语,深受触动,便以此为主题,依照孙巨源的词韵进行了和词创作。在张栻的原词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字眼,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内心的感悟。然而,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这句富有哲理和指导意义的话语,逐渐从原词中剥离出来,被人们广泛引用,并最终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谚语。这句谚语以其简洁而深刻的内涵,提醒人们在新的开始之际,要抓住时机,积极规划,为全年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其字面来源并非古训,但其所蕴含的哲理却与许多古老智慧相契合,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