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写作背景简介


古诗鉴赏与解读:游园偶得。

南宋文人叶绍翁所作。

轻轻踩踏下,应是怜惜那屐齿印上青苔的痕迹。我轻敲柴扉,却长时间无人应门。

虽未亲自领略,却知一枝红杏已然探出墙头,昭示春天的到来。

背景解读:叶绍翁生活在南宋中后期,大约于一一九四年至一九年间。当时正值山河破碎,北方被金人所占据。江南虽然表面平静,但文人心中却充满焦虑,担心沉迷于安乐,忘却的危难。

在这种背景下,私家园林成为了文人寻求精神寄托的场所。诗人或许因访友不遇而有些许遗憾,但更被那一枝红杏所吸引,看到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顽强。

文学手法方面,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诗人并未直接描述园内的春色,却通过一枝红杏引发读者想象,留下无限遐想。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命的赞美,表面写游园未成的遗憾,实则通过遗憾获得了更珍贵的遇见——整个春天。这首诗体现了失去与获得的辩证关系,借红杏表达对突破困境的渴望。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像诗人一样轻敲他人的心扉却得不到回应,却可能意外发现那一枝红杏,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叶绍翁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寻春的过程,妙处在于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如钱钟书所言:“理智在诗,如水中言,蜜中花,体力幸存,无痕有味。”

这首小诗就像是一枝穿越千年的红杏,依然能够叩击现代人的心灵,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