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和硫酸反应条件


随着铜矿资源的开采不断增多,产生的铜尾矿排放量也在逐日增加。铜尾矿来源于经过粉碎和精选后的铜矿石残余物,这些残余物是由细粉沙粒组成,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可再次回收的金属矿和非金属成分。通过合适的再选工艺将这些成分回收利用,对于实现铜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种类和性质的铜尾矿需要采用不同的选矿工艺。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铜尾矿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两种常见的铜尾矿再选方法:硫化浮选法和浸出法。

一、铜尾矿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铜尾矿的物理形态与沙子相似,但其矿物成分更为复杂,因为它含有较多的金属矿物。铜尾矿的化学成分繁杂,其中包含了硅、硫、钙、铝、铁等有价值的元素。主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黄铜矿以及磁黄铁矿等。大部分铜尾矿富含SiO2(二氧化硅)和CaCO3(碳酸钙),并且含有一定量FeS2(二硫化铁)和其他硫化物。

二、铜尾矿的再选方法

1. 铜尾矿硫化浮选法

硫化浮选法是将磨细的氧化铜矿浆添加硫化物进行硫化处理,然后再加入黄类捕收剂进行浮选。在硫化钠溶液中,氧化铜矿物会吸附HS-和S2-离子,从而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硫化铜覆盖层。就像硫化铜矿物表面的吸附一样,黄会在硫化过的氧化铜物表面进行吸附。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尾矿的数量要远大于精矿。如果直接对铜尾矿进行硫化浮选回收,不仅会影响产率,还会造成剂的浪费。在使用硫化浮选法处理铜尾矿之前,需要对原始尾矿进行预富集作业,预先去除大量脉石矿物,以减少后续处理量,提高浮选品位的同时避免剂的浪费。采用硫化浮选法处理铜尾矿,可以得到品位较高的铜精矿,且回收效果较好。但此法技术要求高、投资大,更适用于规模较大的铜尾矿选矿厂。

2. 铜尾矿浸出法

铜尾矿的浸出是指将固相的铜化合物转化为液相中的铜离子,然后再从浸出液中提取金属铜。根据浸出剂的不同,可分为酸浸、氨浸、细菌浸出和电化学浸出等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其中两种常见的方法:酸浸法和氨浸法。

酸浸法通常使用稀硫酸作为浸出剂,适用于处理以酸性脉石为主的氧化铜矿石。该方法具有铜浸出率高、浸出剂价格低廉、工艺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仅适用于处理简单的氧化铜矿,对钙、镁以及杂质铁的含量有一定要求,且浸出选择性较差。

氨浸法可以直接处理铜尾矿,也可以对尾矿进行还原焙烧后再进行氨浸。氨浸法适用于处理碱性脉石含量较高以及泥沙质较多的氧化铜矿。该方法对金属铜和碱性脉石组分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浸出液中杂质金属离子较少。但此法对设备要求高、能耗大。

铜尾矿中还含有许多其他有价值的元素,如金、铁、银、硅灰石、萤石等。在再选过程中,可以采用硫化浮选法和浸出法来处理铜尾矿。在实际生产中,需根据铜尾矿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再选工艺和设备,从废石和尾矿中回收铜以及其他多种有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以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图文内容来源于鑫海矿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