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今古照的读音
随着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兴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在朗读古诗词时,是否应该按照古音来读,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指出,汉语自唐宋以来语音系统发生了很多变化,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按照唐宋人的读音来读古诗词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语言学家只能根据各种研究推测出古音的大致读音,但无法完全还原。而且,古音是一个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按照古音来朗读。
语音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有些诗词用普通话读不会影响对其的理解,如李白的《静夜思》。但也有一些诗词的朗读受到了古今语音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律诗、绝句和词中,押韵和平仄格式与语音演变有直接关系。苏培成教授提到,杜甫和杜牧的诗作为例子,说明了古音在今天的读音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在诵读古诗词时,应该注重声律之美,领悟作诗在语音方面的规律。
关于是否要用古音来押韵,广州大学的洲教授提出了平衡把握的原则。他认为,在韵脚部分,如果需要押韵可以照顾古音读法,但不同音代表不同含义的字应读古音。社科院研究员麦耘介绍了一些关于古诗词格律问题的讨论,指出随意改变字音并不是维护传统,而是将传统庸俗化。
在何种场合接受变读也是专家热议的话题。北京语言大学的陈双授指出,一般大众朗诵古诗词应以审定读音为准。而更多观点认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接受临时“变读”,但在大学课堂等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古诗词的原本读音和规律。
专家们还指出,对于一些与意义紧密相关的古音,一定要在字典、词典中有所标注。沈文凡教授表示,图省事而忽视古音的多样性可能会导致语音承载的功能消失,应该尊重事实、传承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孙玉文教授也指出,适当保留旧读对于推广普通话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古书。
《光明日报》( 2023年XX月XX日 XX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