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诗句吗?其实它是出自《论语》的经典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诗句吗?其实它是出自《论语》的经典名言!”这句话指出了一个常见的误解,并给出了正确的出处。确实,很多人可能会误将这句话当作一首诗中的句子,因为它读起来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很像诗句。然而,这句话并非诗歌创作,而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重要名言。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赐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赐’也。’”意思是孔子评价子贡说,他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才称他为“赐”。这里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后来就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人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的重要品质的经典表述。

这句话之所以会被误认为是诗句,主要是因为它语言精练,含义深刻,而且结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古代,许多格言警句因为类似的特性,有时会被误传为诗句。但无论如何,它真正的身份是《论语》中的经典名言,而非诗歌。这句话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谦虚的态度,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和践行。通过正确认识这句话的来源和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