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到底敏是什么意思?


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出自《论语》的名句中,“敏”字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敏捷”、“迅速”的意思。在这里,“敏”指的是聪慧、智力发达、有才能。孔子在这里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认为他天资聪明,并且非常勤奋好学。这个“敏”字,强调了一个人天生的才能和资质,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然而,仅仅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因此,孔子紧接着说“好学”,即热爱学习、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则进一步说明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为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这体现了谦虚好学的精神,也说明了学习不应该有身份地位的界限,应该虚心向每一个人学习。

综上所述,“敏”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指的是聪慧、有才能,是学习的资本和基础。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则强调了后天努力、勤奋学习以及谦虚好学的态度和方法。这句话全面地阐述了学习的条件和态度,对于今天的学习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想学有所成,既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才能,更要有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