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呢
欢迎来到古诗词知识专区,今天小编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古诗词修辞中的三大概念:用典、化用和引用。快来一起了解吧,记得收藏关注哦!
我们来谈谈在古诗词鉴赏中广泛应用的“用典”。所谓“用典”,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特定的古事或古语,以传达丰富的今义。(引自《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中的句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托杜鹃。”这里的“庄周梦蝶”是引用自《庄子齐物论》的故事,短短七个字,就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用典的特点在于其简洁性,它能在有限的词语中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极为经济的方式。虽然有时会让读者感到有些晦涩,但正是这种“含蓄抒情”的修辞效果,使得用典独具魅力。用典分为“语典”和“事典”,前者如姜夔词《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后者如辛弃疾的词中连用多个历史人物的事典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化用”。所谓“化用”,就是指在模仿前人语句的基础上,创造出结构相似但又具有新意的语句。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在模仿前人语句的基础上,表达了新的意境和情感。化用其实是一种仿拟(仿写),但与我们平时的仿写题不同,化用更注重通过字句形式的变化来创造新的句子和意境。有时化用的句子会比原句更出色,让读者误以为它是原创。比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但王勃的句子意境更深远、辽阔。
今天的古诗文常识小课堂就到这里啦!最后留几道思考题给大家:请大家查找相关资料,判断以下几句话分别属于什么用典、化用和引用中的哪一种?一是李白的《金陵望汉江》中的“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二是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三是晏几道的《临江仙》中的“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答案会放在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