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级大风啥概念
哈尔滨市气象台在4月12日发布消息,预警升级到信号,全市的大风趋势加强:自12日夜间至13日,哈尔滨市区及其周边各区、县(市)将出现大风天气,风力可达7至9级,部分地区甚至可能超过10级。关于这场大风的形成原因、影响程度以及为何主城区风力相对较小等问题,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专访了哈尔滨市气象台的专家。
据了解,此次大风天气主要由高空冷涡与蒙古气旋共同影响所致。冷涡是一种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的天气系统,内外气压差导致空气流动加速,从而在周边区域引发大风。由于此次冷涡发展特别强烈,影响范围广泛且移动缓慢,因此除了西北部分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受到了强烈大风的影响,哈尔滨也不例外。
气象台在11日9时便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并在12日14时升级为预警信号。预报显示,风力将达到7至9级,部分地区可能超过10级。经过气象监测,从4月11日起,哈尔滨的风力逐渐增强,风力最大的时段为12日至13日。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都出现了7至9级大风,其中尚志和延寿的部分乡镇风力甚至达到了十级。相较于主城区外的其他地方而言,主城区风力相对温和一些,普遍风力在6至8级之间。预计风力将在夜间逐渐减弱并结束。
关于为何主城区居民感觉风力相对较小的问题,专家解释说风速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主城区由于高层建筑物密集、地面摩擦力较大,对风速有一定的减弱作用。此外地形因素也会影响风速分布。例如楼群之间或山谷地带形成的狭窄空间会加速风速变化。如果周边建筑物过高、建筑密集度高会很容易引发一种称为“狭管效应”的现象。“狭管效应”产生的强风带不仅可能导致行驶中的汽车摇晃不稳,还容易引发高空坠物等危险情况。因此在外出时应该避免靠近这些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