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买的粽子蒸多长时间能煮熟
粽子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很多人都喜欢品尝各种不同口味的粽子。有的地方喜欢甜口粽子,比如蜜枣粽,而有的地方则偏爱咸口粽子,如肉粽和排骨粽。大家知道粽子是在什么时候吃的吗?粽子的烹饪方式是蒸还是煮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粽子通常在什么时候吃?
粽子主要是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吃的。理论上在其他时候也可以品尝粽子,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最为普遍。相传,端午节的习俗中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并保护他的精神传承,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据史载,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于晋代。在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著的《风士记》中,明确提到了“角黍”这一食品,并描述了端午节享用角黍的场景。在古代北方,由于产黍,因此常用黍米制作角状的粽子,称为“角黍”。据考证,早在春秋之前,粽子就已经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逐渐成为端午节的特色食物。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粽子的烹饪方式:
1. 对于真空包装的熟粽子,应该隔水蒸食。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入锅都没有关系,隔水蒸大约20分钟左右即可。
2. 如果是生粽子,建议水煮。生粽子一定要用清水煮。在煮的时候,可以加入适量的盐和碱,这样可以使煮出来的粽子更加美味。煮粽子的时候,水一定要煮沸后再放粽子,并且煮粽子的水要完全盖过粽子。
3. 不建议将生、熟粽子一起烹饪,以免出现夹生的情况。不同口味类型的粽子最好也分开煮熟。
现在大多数人买的粽子要么是真空包装的熟粽子,要么是自己家包的生粽子,而且每个地方包粽子的特色都不一样。那么,大家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