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名句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在公历年八月上旬,对于人而言,是初秋的第一轮满月之夜。在这个时节,夏季的热气尚存,夜晚却带来了习习凉风,即使温度稍低,也能让人从暑热中解脱出来。古人没有空调,更喜欢在夜晚纳凉。随着秋季的到来,空气中的湿度逐渐降低,晴朗的夜空星河璀璨,可见牛郎织女遥遥相对。经历了苦夏和分离的人们,将这个节日视为爱的期盼和祝福。

八天之后,便是最美的初秋月圆。在人的心中,每个月圆之夜都寓意着团圆。而七月十五的月圆,内涵更为丰富。这是秋季和丰收的象征;古人用秋收来祭祀天神和祖先,表达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情感;中的中元节,是神仙地官下凡、管理人间事务的隆重日子,同时也是唐代立为国教后形成的节日。皇帝会登山入寺参与祭祀天神,而民间则盛行佛教结合的盂兰盆节。中元节成为、佛教以及民众深入参与的祭祀灵魂的节日。

除此之外,中元节还在于本身的节日之美。一轮初秋的明月升上少云澄澈的天空,长风浩荡,木叶远声,仿佛心魂和灵魂的狂欢。唐代殷尧藩的《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描绘了道士步虚的神奇景象,而罗隐的《中元夜看月》则展现了中元节月光的壮观与美好。南宋杨万里在《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中表达了对中元月色的喜爱。金代的赵秉文在《中元夜祭太一罢对月》则表达了对自然的尊崇和对古代文化的感悟。清初的查慎行在《京师中元词二首》中描绘了那时的北的中元节民俗。

中元朝拜上清回,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走进诗词中的爱与美。秋暑古诗六首告诉我们“火老金柔暑告残”,让我们在初秋的月光下感受那份宁静与深沉。中元节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如今又照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在赏月中静心思远,感知天地之阔大与自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