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翻译
师之传道
韩愈揭示古代求学之人必有师,这是因为师者不仅传授知识,更肩负着解答人生困惑解惑的责任。每个人并非天生就明白道理,谁能无惑呢?若有疑惑而不追随老师学习,那么困惑将永远无法解开。
在吾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就比吾早,吾应该跟随并尊重他们为师;同样地,在吾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所知道的道理也可能领先吾,吾也应虚心学习,以之为师。吾重视的是道理,而非年龄之先后。
唉!师道的传承已经失落很久了,如今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实在困难。古代的圣人,他们的才智远超普通人,但仍会向老师求教。而今天的众人,才智虽低于圣人,却以学习为耻。圣人更加明智,愚人则更加愚昧。
对于这种现象,有些人爱其子,会选择优秀的老师来教导他们。然而对于自身,却以师从学习为耻,这实在是糊涂之举。那些教授孩子句读的老师,只是传授基础的学问,却未能解答人生的困惑。如果只知道断句而不懂真正的学问,那么学问便失去了它的意义。
巫医、乐师、百工这些职业的人,不耻相互学习。然而士大夫这类人,却以拜师为耻。问他们为何如此,他们会说:“地位相同的人才相互学习,地位低的拜师就感到羞耻。”这种观念使得师道无法恢复。但我们要知道,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他们的智慧源于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孔子曾经说过:“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更贤能。每个人对知识的领悟有先后之分,技术业务也有各自专攻的领域。
李氏蟠年仅十七岁,却喜好古文并广泛学习六艺经传。他不被世俗所束缚,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践行古人的师道精神,因此写下这篇《师说》赠予他。此文是我多年学习古文的笔记整理而成,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此文仅供网友学习探讨之用,请勿剽窃转载,违者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