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随着评话那古训人心的谆谆教导:“评古话今劝人方,大道走。”盛夏的气氛中似乎也多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刘宜威的演出声音抑扬顿挫,声色并茂,一上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他的演绎下,“澡堂、书场、茶摊”这些曾经福州人休闲的旧时光仿佛重现眼前。人们对这些传统的休闲方式耳熟能详,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感受古今的魅力。
福州评话是一种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以福州方言讲述,融合了徒歌体唱调,是我国曲艺界的瑰宝。与其他评书评话表演不同,福州评话除了常见的道具外,还会使用一片铙钹。这一道具的使用背后蕴深刻的历史原因。清兵入关时,乐器使用受到限制,艺人们便使用一片铙钹作为替代,寓意山河半壁,乐不成乐。刘宜威在表演中左手执钹向上,右手执箸敲击,发出悠长的声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从小就耳濡目染于福州评话的魅力之中。自1979年加入福州市曲艺团以来,刘宜威已经走过了长达30余年的评话生涯。他曾在兴盛时期见证了评话的繁荣,如今却面临着观众流失和传承断代的困境。他并未放弃,而是积极寻求新的传承方式。
近年来,刘宜威致力于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进行评话表演,并得到了积极的回应。他还将曲艺与影视相结合,通过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等新媒体形式展示福州评话的魅力。他坚信,弘扬优秀的福州评话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他也意识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浮躁心态对福州评话的冲击。因此他希望通过努力唤起年轻人对评话的兴趣并挖掘使用福州话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当下社会变迁中的一股力量。他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年轻人的积极响应也获得了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刘宜威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