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全诗意思是什么


雨后初晴,天色渐暗,驾车驶过社区旁的荒芜草地,耳畔传来阵阵蛙鸣,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我兴奋地与孩子分享,听!这欢快的蛙声,真是“听取蛙声一片”的生动写照。心中不禁感慨这句诗词的宏大意境,仿佛只有辛弃疾的这句诗才能恰如其分地描绘这满片草丛中的蛙声。

古诗中,青蛙及其声音常被用来描绘生动的意象。张籍的诗中有“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韦庄则写道:“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陆游也曾说过:“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宋诗人赵师秀也提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蛙声阵阵,经诗人之笔下,或表现山村的宁静,或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能够形象描绘展现青蛙宏大意象的诗篇并不多。

青蛙是冬眠动物,只有雨水充足,它们才会苏醒破土而出。对于农民来说,雨水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雨水的丰盈往往预示着庄稼的丰收。在我们家乡,有一种青蛙只有在下透雨、庄稼地里出现明水后才会出来活动,我们称之为囊鼻子。每当“嗯啊嗯啊”的此起彼伏,人们常互相说:“嗯啊嗯啊,今年收啦。”可见,青蛙雨后成片的欢叫,带给人们的是丰收的期盼与喜悦。

范成大的诗中曾有“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更是将蛙声与丰收的喜悦完美融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丰收画面。

雨后,诗人静听稻苗生长的声音,闻着淡淡的花香,远处传来阵阵蛙声,一动一静,相互映衬,通过嗅觉和听觉构建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流露出词人对雨后之夜的深厚情感。脚下步伐轻快,转眼间,路转溪头,旧时茅店映入眼帘。

蛙声一片,虽然形容得简单,却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呱呱声仿佛就在耳畔轻轻响起。

丰收时节,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听取那一片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