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和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和风俗  

重阳节:金秋的庆祝与习俗的延续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索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

重阳节的起源,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九月初九,日月相遇皆为九,故称为“重九”。两个阳数在此日相遇,因此重阳节便由此得名。古代有饮宴祈寿的习俗,而这一天也被称作“登高节”,因为人们有登高的风俗。除此之外,重阳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不同的称呼。

谈到重阳节的习俗,首先便是登高。九月九正值仲秋,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是时令上最适宜不过的。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既能欣赏美景,又能锻炼身体。

古代还流行插茱萸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具有浓郁的香味,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所以人们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也被誉为“辟邪翁”。

与登高紧密相连的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糕与高的谐音,使得重阳糕成为节日食品。最初是为了庆祝秋粮丰收、品尝新粮的意义,后来民间有了登高吃糕的习惯,寓意步步登高。

重阳节还有赏菊的传统。这一天,人们在一起饮酒、赏菊、赋诗。农历九月被誉为菊月,节日期间举办菊花展览,吸引大量游人前来欣赏。从三国魏晋时期开始,赏菊已成为时尚。在古俗中,菊花象征着长寿。

新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天,各地都会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情感,锻炼身体。这一举措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氛围。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载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品糕,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吧!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