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可持续多久
近日,重庆持续高温,多地实施人工增雨,却引发了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摇裤危机”。这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同时也有很多人对人工降雨充满好奇。
那么,关于人工降雨,你又知道多少呢?
人工降雨,也称作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如云的厚度、高度、云中水汽的含量以及温度等,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飞机、等方式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降雨分为暖云降雨和冷云降雨。对于暖云(温度高于0℃的云),需要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以暖云原来的稳定性,实现大小水滴共存,进而形成降水。而对于冷云(温度低于0℃的云),则需要通过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产生大量冰晶,促使冷云上部冰晶密度增大,从而促成或增加降水。
那么,人工降雨需要哪些条件呢?自然需要有富含水汽的云层在一定高度的高空中。需要有上升运动,因为上升运动会把水汽带到高空凝结形成云。还需要骤降的温度和凝结核。当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雨降落下来时,人工降雨便是通过干冰升华时瞬间带走大量热量来降低环境温度,从而达到催云成雨的效果。还需要足够的冰晶来引发降雪或降雨。
关于人工降雨的催化剂,干冰是其中之一。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温度达到摄氏的负78.5度,非常适用于保持物体冷冻或低温状态。在增温时,干冰会直接升华成气态,因此被称为“干冰”。它可以帮助催化降雨的过程:飞机将干冰洒在云上,云中的小水滴就会被冻结成许多小冰晶,促使更多的水蒸气凝结在上面,最终化为雨滴降落到地面。
碘化银也是帮助催化降雨的重要物质。碘化银是粉末,见光分解并大量吸热。在高空中,碘化银会形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最终发展为雨滴降落到地面。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降雨并非简单的播撒催化剂就能实现,它需要进时间的试验、细致的野外探测和数值模拟,才能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注: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