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检测吾爱诗词网中吕山坡羊元宵


从一首古词诗词韵部的必然趋势

作者:王维宝

近日,一位诗友分享了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词,引发了我对诗词韵部的思考。

这首词全文如下: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按照传统的“西江月”牌的正格,此词应以柳永的《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典范。朱敦儒的这首词在韵部上似乎与传统有所不同。

柳永的典范作品中有两个关键要点:

1. 上下阕前两句需要对仗;

2. 上下阙后三句需押韵,最后一个字可以转仄韵,但韵部不变。

那么,朱敦儒的《西江月》在韵部上是否遵循了这一规则呢?

通过两个权威的检测系统进行分析:

在《诗词吾爱网》的检测下:

“人情薄似秋云”中的“云”与其他的词不在同一韵部。

“不须计较苦劳心”中的“心”也与预期的韵部不符。

“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等句子中的“命”和“定”字也在不同的韵部。

而在《辞赋网》的检测下,问题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只有一个“心”字与其他的词不在同一韵部。

这两家检测系统的结果存在差异,反映出传统诗词韵部的规则在时代变迁中逐渐受到挑战。事实上,朱敦儒的这首词在那个时代之所以能如此写,正是因为他巧妙地运用了“临韵”与“借韵”的手法。这种灵活性在现代诗词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被视作一种创新和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诗词传统规则的一种超越和挑战。这一变化反映出人们对诗词创作韵部的理解和应用已经更加灵活多样。例如,“新韵”或“通韵”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诗词韵部的和创新。可以说,朱敦儒在格律诗词用韵上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点赞。这种变化不仅是诗词发展的必然,更是诗词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体现。诗词的韵部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下诗词创作的一种创新体现。这种创新使得诗词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贰点号心灵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