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的上一句是“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出自《论语·述而》的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心态和处境上的根本差异。君子的内心是宽广、坦荡、豁达的,他们能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得与失,不因一时的顺境而骄傲自满,也不因暂时的逆境而消沉沮丧。他们的胸怀像大海一样,能够容纳百川,包容万物,因此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从容不迫,充满自信和希望,这种精神状态用“坦荡荡”来形容,恰如其分。
而小人的内心则相反,他们常常狭窄、偏私、多虑,凡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在顺利时,他们容易得意忘形,看不到潜在的风险;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则往往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视野像一条小溪,只能容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此即使身处顺境,也常常感到不安和焦虑,这种精神状态用“长戚戚”来形容,也十分贴切。
这句名言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指导,也是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就必须努力拓宽自己的心胸,培养豁达、宽容、乐观的心态,才能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同时,它也警示我们,要警惕那些狭隘、自私、焦虑的小人,他们不仅自己痛苦,也常常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因此,我们应该以君子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心胸宽广、坦荡磊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