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吃什么蔬菜水果好

蟋蟀在湖州被称为“叶西”,在北方则被称为“蛐蛐儿”。作为1970年代出生的我,童年时期没有电脑和手机,每年暑假除了游泳之外,最有趣的活动就是斗蟋蟀。事实上,那个时代的成年人也对这项活动充满热情。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学会了捉蟋蟀和斗蟋蟀的技巧。
在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曾带我翻过城墙(即现在的环城西路),到乡下的农田里捉蟋蟀。他们在田埂上找到了一个破水缸,缸下藏着好几只蟋蟀。父亲挑选了一只红头的蟋蟀带回家。回家后,大家开始斗蟋蟀,父亲的“红头叶西”虽然连战数场,但最终因体力耗尽而败下阵来。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父亲的年纪大约是二十多岁,同行的街坊邻居中有一些年纪稍小的。我记得有一位姓王的邻居被称为“罐头伯伯”,另一位叫,现在在环城西路上经营水果店。
我的捉蟋蟀技巧是二舅和小舅教我的。在暑假的晚上,我们会在闻波兜、苏家园、淘沙巷和南街一带寻找蟋蟀。白天则和朋友们一起斗蟋蟀。捉蟋蟀时最棘手的问题是电池消耗太快,而家里又舍不得多用。外公教了我一个方法:电池没电时,可以在负极(屁股部位)用剪刀戳两个,然后倒入一些浓盐水,这样电池就能继续使用一两天。
舅舅们教我的捉蟋蟀的秘诀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看季节,“白露”前后三天的蟋蟀最为成熟;其次是听声音,好的蟋蟀不会轻易发声,通常在晚上十点钟以后活动,洪亮且休息时间长;最后是看形态,个头要大,且须和枪要齐全。
按照舅舅们的方法,我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抓过最厉害的一只蟋蟀是在初三时,在淘沙巷的航管所附近的一家鸡窝墙缝里找到的。这只蟋蟀斗遍了整个闻波兜,甚至大人抓的蟋蟀也无法与之匹敌。有一个朋友专门养蟋蟀(可能是为了出售),他看到我抓的这只蟋蟀后,甚至不敢与之比试。据说这只蟋蟀的牙是往里长的,非常特殊。那些输了的蟋蟀主人常常不服输,调侃这只蟋蟀是从鸡窝边抓的,牙可能不太干净……回忆起这段经历真是令人忍俊不禁。然而当我第二年回到外婆家时却找不到那只心爱的蟋蟀了,原来它被人以十块钱的价格买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