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母是奶奶的奶奶吗

在奶奶的葬礼结束后,大家都有些黯然神伤。我提议让母亲那一代人站在老宅前合影留念,于是我们迅速排成一排。奶奶孕育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本应是一个十人的大家庭合照,然而那天,却只有九人。因为我伯母和小姑父有事未能到场,而更令我痛心的是,我父亲将永远缺席这次合影。父亲在奶奶之前离世,他常常陪伴在奶奶身边,聆听她讲述老宅的故事。
生命中有许多无奈的事情,比如奶奶虽然活到了九十九岁的高龄,却未能熬到一百岁的到来。
照片拍摄的时间定格在了公元2017年6月30日,农历丁酉六月初七。再过一个月就是奶奶的生日了,但如今她只能在另一个世界庆祝。
奶奶的离世让我们这一代人难以再聚在一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逐渐步入老年,再次齐聚一堂的机会愈发稀少。我特别提议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老房子前合影留念。
这座老房子虽然显得有些陈旧,但却是我们家族的历史见证。自从我父亲去世后,老房子便无人居住,但它始终是家族情感的重要寄托。
回想起过去,当爷爷和奶奶还健在时,父亲坚持住在老房子,陪伴在他们身边。在我爷爷去世后,奶奶独自住在老房子里,父亲也陪伴在她身边。当父亲离世后,奶奶才搬离老房子,住进了叔叔新建的洋房。
我们家的老房子见证了至少五代人的生活和变迁。从高祖母、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我们这一代人,都在这座老房子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参与建设这座房子的至少是四代人。
根据族谱推算,我们的祖先在清朝光绪末年(1908年)左右从南山后迁居上章。那时高祖父还未到五十岁,曾祖父刚刚二十出头。他们最初住在现房子的对面山,后来才逐渐迁移到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厝基。在祖先们刚到上章的时候,他们住在茅草房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了解老房子的历史,我曾经在奶奶九十六岁时采访过她。作为家族中最年长的见证者,奶奶讲述了她来到上章后的生活变迁。她从借住在外厝人家开始说起,后来十二岁时我们家盖起了茅草房。在奶奶二十几岁时,他们拆掉了茅草房,开始建造瓦房。从茅草房到瓦房的变迁,是我们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在人类的建筑史上,住房从茅草房到平房再到楼房的变迁是一个普遍的趋势。茅草房是旧社会穷人无奈的选择,因为茅草不用花钱且容易采集,能遮风挡雨。从人类进步的角度来看,住房的变迁也代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努力。
在我们的家族历史中,从草寮到楼房的变迁是四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次提起老宅的建造,奶奶都会感慨不已。感谢时代的进步和祖先的辛勤耕耘。
对于老房子,我有着深厚的感情。它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几代人记忆和情感的寄托。有些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像老房子这样的产权复杂的问题。我们决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老房子的存在,将父亲名下的老房子原拆原建。
虽然从安全性和舒适性来看,老房子远不及现在的新房子,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情感是无法替代的。就像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高人居住的地方,往往是茅草房。生活首先追求的是安全和富足,其次才是感觉。现在的新房子是我们第五代建起来的,住着很好,而对于老房子的感觉,我们会慢慢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