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浣溪沙原文翻译,轻松读懂经典!
好的,我们来轻松读懂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途中,游览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豁达感悟。
原文是: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二首。其一
> 山下兰溪水潺潺,松间沙路净无尘,潇潇暮雨子规啼。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此第一首。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开头两句“山下兰溪水潺潺,松间沙路净无尘”,描绘了一幅非常清新、宁静的画面。你看,在山脚下,有一条叫兰溪的溪水,正在哗啦啦地欢快流淌(潺潺)。而在松树中间,有一条沙路,干净得简直没有一点灰尘。这第一句就给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清幽和诗人当时心境的平静。
接着“潇潇暮雨子规啼”,傍晚时分,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耳边还传来杜鹃鸟(子规)凄切鸣叫的声音。这里的雨声和鸟鸣,给美丽的景色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和一丝生活的真实感。子规的啼叫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常常和春天、思念、或者时光流逝联系在一起。
下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是诗人自己的感受。微弱的春风吹来,把他喝醉(或者只是喝了一些酒)的状态吹醒了。醒来之后,感觉有点微冷。但是,转过头一看,山头上正夕阳西下,温暖的阳光(斜照)好像在热情地欢迎他一样。这一句非常有意思,它写出了诗人从微妙的醉意和感官(冷)中,突然感受到自然温柔的“相迎”,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心态。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看似写景,实则处处流露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能在风雨、微冷、醉意中,依然发现自然之美,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欢迎,这种旷达的胸襟,正是苏轼人格魅力的一部分。读懂这首词,就像和一位潇洒的朋友在山间溪畔散步,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