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2021年中伏热还是末伏热(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2021年中伏热还是末伏热(详细资料介绍)  

今年中伏期间,东北地区的气温异常偏高,而西南地区的闷热感也十分强烈。在今年的中伏期间,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的影响,东北地区遭遇罕见的高温挑战。其中,黑龙极端高温引发网友热议,甚至出现了空调卖脱销的情况。

在7月下旬,黑龙江全省的平均气温比常年高出3.7℃,成为自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的气温。而西南地区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中伏气温也居高不下。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在7月底至8月初的最高气温频频超过40℃,突破日极端气温值。

进入末伏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逐渐缓解。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末伏期间(8月10日至19日),华南地区可能会有一些高温出现,但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已经有所收敛。南方受雨水增多增强影响,高温范围迅速缩小,暑热得到缓解。长江流域的降雨频繁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原本应是高温频发之地,但今年末伏期间最高气温将陆续降至30℃左右。

而在北方地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气温偏高;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山西一带的最高气温多在30℃出头。东北地区的凉爽成为末伏期间的一大亮点,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气温下滑明显,最高气温多在25℃上下。防晒补水成为重点关注的日常防护任务。而在华南一带的小伙伴则需要警惕暑热埋“伏”,海口将是高温最持久的城市之一。

除了关注高温天气外,末伏期间的养生也非常重要。尽管立秋后的天气开始凉爽,但末伏依然具有的特点。人们需要注意补水养肺防干燥。同时避免贪凉损阳,保持作息规律并保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以提高身体对高耐受能力。总之末伏是身体恢复和养生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注意健康度过伏天迎接秋季的到来。

  丹凤千字科普:2021年中伏热还是末伏热(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