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阿房宫正确读音和注释(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阿房宫正确读音和注释(详细资料介绍)  

小时候在课堂上学习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课文下的小字将阿房宫的“房”字注音为png(音同“旁”),而《现代汉语词典》则注音为fng(音同“防”)。对此我十分不解,便向老师请教。老师蹙眉思索了许久,回答说规定读png。

后来,学习了古代汉语,才了解到“古无轻唇音”这一理论,知道了阿房宫的“房”字,在上古语音中应读作png。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清代学者钱大昕,通过考察古代典籍中的异文、音注等材料,发现轻唇音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只有重唇音。他的这一发现,为古代语音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晋方言中,还保留着很多轻唇音读如重唇音的现象。比如,“孵小鸡”的“孵”,普通话读作f,而晋方言则读作bo或b;“游泳”在晋方言中被称为淴水,读音h;干面粉,有的地方叫“面饽”,有的地方叫“面醭”,在晋方言中反而被称为“补面”。这些方言词汇的发音,都是上古汉语重唇音读法的遗存。

通过对方音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古无轻唇音”这一语音变化规律在实际语言中的体现。这一理论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语音提供了线索,也展示了汉语语音演变的复杂性。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丹凤千字科普:阿房宫正确读音和注释(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