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水稻种植的施肥技术有哪些(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水稻种植的施肥技术有哪些(详细资料介绍)  

一、水稻高产的秘诀:科学施肥之道

对于追求水稻高产的农友们来说,合理施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水稻生长的四个关键时期——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施肥方法和技巧。

南方稻作区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和施肥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存在着多种施肥方式。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以及追肥的时期和数量配置上。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施肥方法,以供参考:

1.“前促”施肥法:此方法注重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肥,通常采用重施基肥和早施分蘖肥的策略。有些农户会选择集中基肥一次全层施用,以确保水稻生长前期有充足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这有助于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特别是在基本苗较少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其余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用。对于双季早晚稻和单季稻中的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短,特别是双季早稻和早中稻生育前期气温较低,土壤供肥强度低,与水稻需肥特性之间存在矛盾。若以增加有效穗为主攻方向,且稻田保肥能力强、有机肥比重较大时,采用此方法较为合适。

2. 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这种施肥法仍重视稻田的早期施肥,但最大特点是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氮肥补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前期早攻分蘖肥,促进分蘖,确保多穗;中期控制氮素供应,有利于水稻由氮代谢向碳代谢为主的方向转化,协调穗多与穗大的矛盾;后期(抽穗前后)适当补施粒肥,保持叶片较高的光合效率和较长的功能期,以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这种施肥方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杂交稻,能更好地协调穗多与大穗的矛盾。具体做法是在保证前期生长的基础上,中期控制肥料供应但不脱肥,后期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以促进成熟和增加粒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土壤条件和品种类型。

3. 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减少前期施肥量,使水稻稳健生长。着眼于依靠主穗,本田期不要求过多分蘖。在此基础上,中期重施穗肥,以满足稻株对氮素营养的吸收,促进穗大粒多;后期适当施粒肥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和提高结实率及粒重。这种方法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品种和肥料不足、土壤保肥力较差的田块。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确保水稻早生稳长、不疯长、不早衰,从而获得理想的产量。

二、提升水稻结实率的秘诀:综合农业措施

在水稻开花结实期管理中降低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核心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了解水稻结实率的决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实率的高低与水稻生长的多个阶段有关大体从穗分化或颖花分化期开始到出穗后的约33-38天。在这一阶段形成的空秕粒既受到内部生长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例如叶片直立、株形良好的品种光能利用率高光照条件好空秕粒较少而叶片弯曲的品种由于叶片相互遮阴光照条件差空秕粒率较高。此外温度、水分、风力以及营养条件和病虫害等也与水稻空秕粒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水稻的结实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选用结实率良好的品种是关键;其次培育壮苗是保障巧施肥料防止叶片早衰也很重要;最后通过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来促进光合作用物质向穗部的转移。具体做法包括巧施穗肥、合理灌溉、喷施叶面肥以及抓好病虫害防治等。此外在肥料选择上磷钾源库和硼源库的组合被推荐用于提高水稻产量。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结实率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

  丹凤千字科普:水稻种植的施肥技术有哪些(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