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人生及时须行乐下一句(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人生及时须行乐下一句(详细资料介绍)  

姜广辉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史专家,他深感以往编纂的《思想史》过于专业,难以被大众理解,于是决定编写一套既准确又有趣的通俗讲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理念在他的作品《诗经讲演录》中得以体现,该书于2013年出版了《易经讲演录》,今年又出版了《诗经讲演录》,计划明后年继续出版《论语讲演录》等。

《诗经演讲录》从《诗经》的国风、小雅、大雅和颂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57首诗歌,将其翻译成现代白话诗,并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解,以此激发读者对《诗经》的兴趣。在书的前两万字中,有一个名为《开头语》的部分,实质上是一个关于诗的小史。书后还附有《孔子诗论》,这是最新出土的先秦诗学资料,这本书所整理的本子是国内唯一被翻译成英文并在西方传播的版本。

在此,我们选取其中两篇讲演作为示例,展示思想史专家与文学史专家的不同解读方式。

首先是《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译文为:

蜉蝣长出了薄薄的翅膀,像穿着新衣在舞蹈。我心中充满忧伤,因为不知舞后将去往何处。

蜉蝣的羽翼华丽,如穿着华丽的外衣。我心中的忧郁更深,因为不知舞后可以栖息在何处。

蜉蝣从土来,死得迅速,如披着雪白的。我心中感慨万千,谁能与我谈论未来的归宿。

解说部分:

首先解释几个关键词:1.“蜉蝣”,一种会飞的昆虫,生命极其短暂,往往朝生而夕死。2.“楚楚”,形容鲜明的样子。3.“采采”,形容华丽的样子。4.“掘阅”,各家解释不同,这里采用清人李光地的解释:“‘掘阅’者,掘然而飞,仅阅朝暮,言其突现也。”

蜉蝣作为昆虫,生活在水泽地带,一旦出土化为成虫,就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完成物种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人们看到蜉蝣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将其视为生命极其短暂的昆虫。

蜉蝣的翅膀透明而巨大,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坠落的蜉蝣能积成一厚层。傅玄的《短歌行》说:“蜉蝣何整,行如军征。”蜉蝣的短暂生命及其整批的死亡,引人瞩目,震撼人心。

《蜉蝣》这首诗以蜉蝣起兴,写人生的困惑。《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奢华的,曹国虽小又受胁迫,君臣讲究服饰就像蜉蝣一样。但朱熹认为没有确凿资料证明此诗一定讽刺曹昭公,也可能是讽刺当时人的奢侈之风。

木槿花朝开暮落,蜉蝣朝生夕死,成为生命短暂的象征。这引发哲人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也成为后世文人咏叹的题材。例如晋代的傅咸作有《蜉蝣赋》,他为之写序说:“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翼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还有阮籍的《咏怀诗》第七十一也说:“木槿荣丘墓……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等生物虽然生命短暂但都发出自己的色彩和声音感叹生命的短暂。在思想史上唐以前的人们更多的是制度的焦虑因而思想家们着重于礼制和法制的建设唐以后的人们更多的是生命的焦虑因而有佛教、、宋明理学关于心性问题和生死问题的哲学探索反映在文学上则出现普遍的“生命苦短”的感叹例如白居易的效陶潜体诗和白居易这首诗不再说蜉蝣的生命短暂而是说人的生命的短暂人们都想象仙家那样长生久视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诗中说“神仙但闻说灵不可求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明显影响了明代的李汛他在仲秋游鳬

  丹凤千字科普:人生及时须行乐下一句(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