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徐克狄仁杰系列还拍吗(详细资料介绍)

近期,一份关于“狄仁杰IP网络电影”的统计表格引发了广泛关注。在2020年3月至9月间,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备案系统中以“狄仁杰”为名的网络电影共计48部。
说起“狄仁杰”成为大热的IP,还要追溯到16年前。钱雁秋、梁冠华、张子健组成的铁三角组合为我们带来了《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从2004年开始,他们平均每年推出一部新作,共推出了四部电视连续剧,总计212集。
这个系列的电视剧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创下了新的纪录。在2012年,凭借一句高频台词“元芳,你怎么看”,该系列网络走红,创造了QQ空间单日转发量超250万次的纪录。如今回想,仿佛还是昨日之事。
就在《狄仁杰》第四部热播之际,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帝国》于2010年上映,由刘德华、刘嘉玲、冰、邓超主演,当年即拿下3亿票房。此后,徐克开启了他的“狄仁杰宇宙”,推出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3)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2018)。第二部票房翻番,获得6亿票房,但第三部的票房增长乏力,定格在6.06亿。至于林更新饰演的沙陀忠角色变化以及电影后续发展,仍令人期待。
其实,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已经可以看出徐克逐渐回归其擅长的奇幻动作模式。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网络电影中延续徐克模式的作品竟然有五十多部,而且几乎清一色地选择了玄幻题材。
最早的一部狄仁杰网络电影,应该是2017年的《大唐狄仁杰之东瀛邪术》。虽然加入了“抗日神剧”的元素,但此后“东瀛”元素减少,“邪术”成为玄幻的标配。如《狄仁杰之夺命天眼》《狄仁杰之夺魂梦魇》等作品都沿用了这一风格。
今年立项的48部狄仁杰网络电影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之”字后面的关键词几乎囊括了所有可想象的怪力乱神元素。不仅有蹭《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热度的作品,如《龙隐迷窟》《龙岭迷宫》,甚至还有模仿金庸小说的作品,如《狄仁杰之亢龙有悔》。至于“魔女天下”“九尾狐”等狄仁杰系列更是把原本推理探案的故事引到了魔幻领域,不知道哪天会出现科幻版的狄仁杰。
除了这些网络电影,狄仁杰也是院线电影中的热门IP。钱雁秋导演的电视剧和徐克导演的电影共同构建了狄仁杰的多元宇宙。这个热闹程度堪比史上的“黄飞鸿”系列。而且,在网络电影领域,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之前潘金莲IP的热度。
从创作角度来看观众可以进行批评和拒绝但从商业角度来看似乎也符合经济规律而从文化角度来看玄幻狄仁杰让我想起了上世纪的一场电影热潮。那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流行古装片故事基本来自民间传说稗官野史和古典小说如梁山伯祝英台、花木兰、西厢记等。随后古装片与武侠小说结合加上奇观化的视觉效果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片种——武侠神怪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星电影公司的《火烧红莲寺》。这部电影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被认为是民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超级IP。在拍摄第二部时明星电影公司索性扔掉了小说的依托生造出口吐剑光掌心生雷等不可思议场景与魑魅魍魉的人物形象观众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仅《火烧红莲寺》一个片名三年间接连拍摄了十八集而火烧两个字如同狄仁杰三个字一样成为了热门于是有了关于青龙寺剑峰寨百花台灵隐寺的故事延续还产生了《荒山女侠》、《关东大侠》、《女镖师》、《红侠》等武侠神怪片占据了当时电影市场的大半江山据统计从上世纪代末至三十年代初上海约五十家电影公司共拍摄了四百多部电影其中武侠神怪片约占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其风靡程度之盛极一时第可忽视的历史背景就是民众的心理需求在经历了大失败后的阴霾之后民众需要在奇侠幻影中宣泄自己的情绪寻找心灵的慰藉武侠神怪片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第三就是市场因素当时的电影市场尤其是南洋市场已经成为国产电影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古装片和武侠神怪片在南洋市场广受欢迎成为了文化认同的符号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第四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电影在故事讲述特效制作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网络观影作为娱乐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随着院线电影可选类型的减少网络电影得以存在的根本也得以显现那就是它能够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最后全球引发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都成为了笼罩在民众心头的阴霾此时怪力乱神的作品也成为了逃避现实宣泄情绪的一种途径它们能够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