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详细资料介绍)  

寒冷的冬日,雪花纷飞,寒风刺骨,人们都被困在家中。窗户也被积雪覆盖了一半,此时如果能喝酒取暖,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来一点。两三杯小酒,用那墨黑色的小瓷杯盛满。配酒的小菜可以有花生米、熏豆干、梅菜笋丝等,随意搭配几样。白酒是最好的选择,度数要高,而且最好先温一下再喝。就像《水浒》里的梁山好汉,常常喊着:“切二斤熟牛肉,先烫壶酒来!”

我的奶奶喜欢喝酒,一年四季只喝温热的酒。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她也要先把酒温热一下再喝。温酒的是锡制的,一个小茶杯状的筒子用来盛酒,这个筒子放在一个同样锡制的小罐子里,小罐子里装着七成满的沸水。为什么喝酒要喝热的?据说喝到半醉的时候写字画画,手不会抖。

上好的白酒,一经加热,酒香特别醇厚,浓厚且持久。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喝冷酒和喝热酒的感觉完全不同。眼下这个季节喝热酒,配上一盘酱爆牛肉,新鲜韭黄急火快炒鸡蛋,味道实在好极了。

渐渐感觉到东风的寒意,青蒿和黄韭试春盘。说到韭黄,和韭菜看起来很相似,但用来炒鸡蛋时,韭黄的味道似乎更辛辣更冲。那种味道直冲鼻子,同时在舌喉之间翻滚。即使在同一季节,新鲜的韭黄也比韭菜更受欢迎。这也是个人喜好不同的问题。如果要形容味道如何好?真的不好形容。韭黄和韭菜本身就不是同一回事。

寒冷的天气已经过去,春天如约而至。刚刚长出的绿春韭只有巴掌大小,真的很鲜美。所以说,吃东西得看季节。在寒冷的冬天喝酒时,非要配一盘子黄瓜也是可以的。现在的蔬菜大棚随时都有蔬菜供应,但那种味道总是不对劲。好像总是缺少那么一点什么。在严寒的天气里喝高度酒时,先把它热一下,然后吃火锅最合适。看着锅子咕嘟咕嘟地沸腾着,夹一筷子菜,滋溜一口酒,室内室外的温差极大。

想起有一年去沈阳正值春寒料峭时,开饭前服务员先上来一盆冻梨。用凉开水泡着放在接手的柜子上——是为了慢慢消掉秋梨里的冰。喝完热酒之后,把秋梨从水盆里捞出来晶莹剔透的梨子外面包裹着一层冰壳一敲就掉内部已经化为水吸一口冰凉的梨汁再喝一口热酒真是人间最惬意的事

对于某些人来说喝酒似乎是天生的技能并不需要锻炼想起那句“酒有别肠不必长大”通常来讲女人一旦进入酒场那酒量一定不差但最好不要贪杯喝多了会误事也会让人出丑不少想起我有一个诗人朋友有次喝多了尿急摇摇晃晃地走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别人一路找出去发现他躺在煤渣上呼呼大睡第二天问他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昨晚那场雨下得真大其实是有人在他身上撒了尿自然那个人也没少喝

古代不乏好酒的大诗人李白肯定在其中“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就连诗圣杜甫也甘拜下风忍不住点评其“斗酒诗百篇”但在我看来这是好酒之人的美好愿景真的喝多了连一首诗都写不出来但转念一想唐代人饮酒通常只是低度酒据《汉书》记载当时的人能饮酒一石换成现在的计量就是四十斤这实在过于夸张所以有学者推测汉代人饮酒的度数应该在六度左右到了唐代饮酒以斗计酒的度数仍然保持在六度左右但是凡是喝醉过的人都有切身体验低度酒喝多了更难受比如崇明的老白酒米香醇厚上口极佳我的太原朋友初尝便欲罢不能于是川流不息地喝下去鲜有人能精神奕奕地保持到最后

太原人请喝酒专指白酒喝啤酒红酒上不了台面白酒的标准是用打火机一点会蹿出火苗的那种幽幽的蓝光泛出酒火纯青的光芒父亲一生好酒兴起时便提笔作画画一幅山水图边画边饮酒几句夸赞之后继续饮酒落款常见某年某月某日于酒后字样画完挂起来审视我站在画前努力感受那烟柳里荡漾的春意虽然根本看不出所以然来

画画时不喝酒就画不好吗?父亲默然片刻方道:“如果给傅先生喝一瓶山西醋饮或者给他来瓶石库门那幅堂画出来会是什么样?”石库门和白酒哪个更好?这真不好说——毫无可比性?小时候家里逢年过节煮鸭子奶奶离不开绍兴酒那种酱釉色的小瓷坛常年备着整坛五斤一只鸭子放半坛子酒咕嘟咕嘟煮至半熟满屋的酒香直飘到院门外

在上海吸引我的是虹桥路上孔乙己的绍兴酒坛高低错落堆在饭店门前偶尔跟朋友去那里吃饭一壶又一壶上绍兴酒就着炸臭干炸咸鱼咸肉饼连点三份希望能借此体会一下江浙一带的饮食文化一喝绍兴

  丹凤千字科普: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