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北冥有鱼表达什么道理(详细资料介绍)

《逍遥游》乃《庄子》三十三篇之翘楚,其神采与精神特质尽显无疑。书中关于鲲鹏的寓言,如恣肆、气势磅礴的序曲,开启了整篇的奇妙之旅。千百年来,注者如织,赞者无数,我虽渺小,却亦对此深感兴趣。
北海有鱼,其名曰鲲。此鱼之大,无法以千里计量。忽而化鸟,名为鹏。鹏之翼,似垂天之云,不知其几千里也。当风起时,此鸟将迁徙至南海。南海者,天地之池也。
此故事虽短小却意味深长,犹如科幻大片的精彩片段,引人入胜,引人深思。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借物言志,托物言人。故事中的鲲鹏、北冥、南冥、海运等物象,都寓深远的哲理。
鲲鹏之大,无法用言语形容。庄子只描述了它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大到超乎人们的认知范围。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首先从外形开始,如大小、长短等。但鲲的外形已经超出了人的认知范围,更不用说它的其他特性了。
我们知道鲲鹏已经超越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不仅仅是想像奇特的问题,而是背后更深层次的寓意是什么?我们的认知都是小知,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看不到其内在的本质。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受到自身的局限。仅仅是鲲的外形之大就完全超越了我们的认知,更不用谈其内在的无形的东西了。
北冥是鲲的生活环境,相当于“北海”,但其意义远超过我们所理解的“北海”。鲲之大已超出我们的想像,北冥的广阔更是不可思议。庄子并没有直接用“北海有鱼”,在《秋水》中提到了“河与海”的对比。这里的“冥”有更特别的含义。“冥”,通“溟”,可以理解为海。如果是“海”,人们还可以到海边看一看,甚至到海里游一游。但北冥是什么地方呢?
明代释德清认为,“北冥即北海,以旷远非世人所见之地,以喻玄冥大道”。北冥是世人无法达到、看不见的地方,非常遥远、非常渺茫。也许正因为无法形容,庄子用“冥”字代表,让人们尽可能地发挥想像去感知它的广阔。
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我们的只能看到具体的事物,超过几十里的都很少见。“冥”比海多了一层幽深、玄远、不可测的味道。我们常常说“冥冥之中”,那就是完全超越了人们的经验理性,是不可知、不可识的。
海是我们可以认知的,也可以体验的。我们能了解海之大,但无法真正理解“冥”之大。“冥”完全超越了“大”的含义,这就是庄子的言外之意。
北冥是不可思议的,是人的智慧与能力达不到的地方,超出了人的极限。我们也只能用一个“大”字来形容。老子描述“道”时,也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这是巧合还是庄子的有意为之呢?如果说鲲之大超出了人的感官认知极限,那么冥之大就超出了人的理性认知极限。
鲲是一条鱼,鹏是一只鸟,一只特别大的鸟。鹏即“凤”的古字。《说文》中解释,“凤,神鸟也……凤飞群鸟从以万数”。可见,“鹏”左边的“朋”来自于它群鸟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言,可以推测大鹏与凤凰都源自先民的鸟图腾。如果鹏象征凤的话,有人解释鲲就代表着龙。龙与凤在传统文化中是两个重要的表意符号。皇帝与皇后的用品分别以龙凤做装饰。也有学者考证夏商二代分别以龙凤作为自己的图腾。在庄子思想中老子代表龙孔子代表凤他们也是构筑庄子思想的两个重要角色。当然对庄子的鲲鹏寓言不能过度解读生拉硬扯只要领会庄子的妙义即可。单就鹏而言庄子着墨比鲲要多一些写了鹏的两个方面即背与翼也是鹏的两个部分其背之长不知其几千里其翼展之宽若垂天之云一句话就是写鹏之大完全超越了人的视野认知也是不可思不可议。 庄子写鲲鹏之大其寓意何在呢?毫无疑问鲲鹏都是大物在《庄子》中这样写的大物有很多处除大鱼大鸟之外还有大树大瓠等此外还有特别需要强调的“大人”或“至人”。 庄子为什么要反复写这些不可思议的大人(物)呢?是不是反衬或影射世人的卑小呢自以为是的认知多么可怜可笑?是不是暗讽人们的这种“自大”呢?人们认识不到更大的东西就是因为人们的“自大”就像坐拥一片天的井底之蛙一样就像《秋水》中自以为“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