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和平精英一级头简笔画(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和平精英一级头简笔画(详细资料介绍)  

一、流畅体验——所有人都能一眼辨识

我在iPad Pro 10.5上首次体验到了120Hz屏幕的魅力,那如丝般顺滑的感觉,搭配iOS的非线形动画,让我疯狂爱上了高刷新率带来的流畅体验。我也曾经将显示器换成2K144Hz的,经历了长时间的对比后,我还是选择了混合使用。

高刷新率屏幕的魅力是显而易见的,我曾采访过五位没有使用过高刷新率设备的用户,他们在第一次滑动屏幕时,都能明显感受到视觉上的流畅差异。当对比观看120Hz和60Hz刷新率的屏幕滑动时,他们都认为60Hz的设备看起来明显卡顿。这种直观的体验对比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高刷新率带来的体验远超过简单的流畅。我不想过多介绍高刷新率的技术特性,而是想分享我了解高帧率内容的路径,以及我对高帧率意义的理解和我所期待的应用。

二、硬件基础——高刷新率屏幕的时代

1. 高刷新率屏幕是首要条件

从国内一加7 Pro采用了90Hz屏幕开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了这场高刷新率的竞争中。三星在今年的S20系列上更是采用了120Hz屏幕,虽然硬件上可以实现QHD+120Hz,但为了续航考虑,这个选项被锁定。而OPPO则更为激进,开放了QHD+120Hz的选项,把更多选择权交给了用户。接下来,一加8等多个国产手机系列也将持续推进高端手机高刷新率屏幕的普及。

高刷新率的屏幕并非只有高端OLED才有。去年,红米K30上就率先实现了LCD版本的120Hz屏幕,为千元机市场开辟了新的战线。未来,中低端手机也有可能在高刷新率屏幕上发力。

2. 旗舰级的处理器性能是必备

高刷新率的出现,打破了处理器性能过剩的僵局。目前的高帧率游戏都需要更强悍的处理器性能才能运行。高通骁龙865虽然能够支持120Hz的刺激战场,但也需要冰风散热器的辅助。处理器的性能已经成为许多中低端手机产品上高刷新率屏幕的阻碍,因为中低端的处理器确实无法带动高刷新率的屏幕。这也决定了高帧率游戏在目前依旧是旗舰手机和游戏手机的专场。要想让高帧率游戏成为普通用户们都能享受的内容,还需要等待硬件性能的提升及降价。

3. 续航与机身设计的挑战

续航是今年高刷新率手机面临的最大问题。2K高分辨率加上120Hz高刷新率的功耗远高于1080P 60Hz的屏幕。高刷新率需要更强大的驱动模组,所占用的机身空间也远比60Hz的屏幕驱动大,这导致目前高刷新率手机的续航普遍一般,而续航好的机型往往体积较大。

目前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快充和大电池。快充可以更快补充电量,而大电池则能保证充足的续航。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机。

三、应用场景——高帧率内容的崛起

高刷新率只是一种屏幕的显示技术,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实际感受的是高帧率内容。目前,影视和游戏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高帧率内容。

1. 高帧率影视节目

高帧率规格制作的视频在观感上更为流畅。这种流畅感会随着画面内容的不同产生感知强弱的变化。在运动幅度较小的画面下,高帧率所带来的提升并不明显。在动作电影或短跑比赛等运动幅度较大的场景中,高帧率可以大幅度减少拖影和模糊的感觉,让画面看起来无比顺畅。

李安导演的作品《双子杀手》就首次使用了120Hz进行电影拍摄,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电影观感。这种观感在观众眼中产生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一部分人认为效果非常震撼,打斗场景流畅而精彩;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效果过于真实,导致他们无法适应。

高帧率影视内容的制作需要更大的成本,包括更大的剪辑运算量和更大的硬盘容量要求。片源到流媒体行业后还需要更高速的网络服务器环境。对于消费者而言,播放高清高帧率的内容也需要更快的网速。客观来说,高帧率内容对于制作方和消费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高帧率的影视内容和24帧的电影将会同时存在于消费市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2. 高帧率游戏

相比于高帧率影视内容,高帧率游戏似乎更为成熟。它基于硬件算力的实时渲染,对存储和网络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到内容传播上的限制。

高帧率的游戏内容为玩家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尤其在FPS游戏中,高帧率可以非常顺畅地快速移动,打出更精彩的操作。对于游戏这种变化快的内容,高帧率能大幅改善用户的操控体验,做到快人一步的操作。就我个人而言,在吃鸡游戏中,高帧率能让我看清场景的变换,不至于在过小的屏幕里因为晃眼而漏掉那些细节的变化。

四、曲线救国——Ai补帧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现阶段的硬件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高帧率内容的需求,因此Ai补帧技术成为了一种补充方案

  丹凤千字科普:和平精英一级头简笔画(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