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消石灰保鲜的板栗能吃吗(详细资料介绍)

在板栗产区,常常能够发现板栗在刺球时期就出现了栗果褐变腐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迟熟品种中尤为常见。当栗果出现病症时,刺球会首先开裂,之后在栗果的芽苞处发生褐变腐烂,当地人称这种栗果为“烂嘴栗子”。这种烂嘴栗子只有芽苞处腐烂,而基部的果肉仍然保持新鲜。由于上半部分的栗果已经烂掉,导致整个果实无法食用,更不用说进行出售。
栗果褐变腐烂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害,一旦有一棵板栗树感染,如果不及时加以防治,周围的板栗树也容易被感染。即使收回家的好果,在储存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病变而腐烂。这种腐烂危害率约为10%~15%,给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所谓的褐变腐烂病,首先是栗果子房的生长点变成褐色,然后逐渐向下蔓延,甚至整个果实都会腐烂。其根本原因是土壤缺钙。适合板栗树生长的土壤含钙量应该达到3500PPM以上,如果土壤钙含量低于这个指标,在板栗生长的后期就容易发生褐变腐烂。
为了预防板栗褐变腐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含钙量适中的山地进行板栗树的栽培。在栽种时,应多施入有机质肥料,并额外补充钙肥(如生石灰)。在板栗树新根发生期(3月份)和花期(5月份),每亩次需根据缺钙程度,在板栗树根盘处撒入适量的生石灰(一般为5~75公斤),并翻入土中以进行预防。我们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涝和抗旱工作,及时除草并疏松土壤表层。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板栗果的褐变腐烂程度。采摘回来的板栗刺球不宜堆积过多,应及时散发储存环境的高温和水汽。一旦刺球开裂,要及时收集板栗果,避免储存时间过长导致褐变腐烂。
通过实践发现,如果在板栗生长的关键阶段适时补充钙质,采摘后的烂果率可以显著降低到4.5%左右。相比之下,没有采取补钙措施的对照区域,烂果率则高达18%。对板栗树的生根期和花期进行补钙是预防板栗果褐变腐烂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