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与桥有关的故事 简短(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与桥有关的故事 简短(详细资料介绍)  

在江夏区山坡街道陈六村大屋饶湾,有着一座历经676年风雨洗礼的元代古桥——南桥。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一家人的守护承诺。随着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临近,作为武汉文保推介官的饶星火,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跨越两代、历时39年的感人故事。

站在南桥上,饶星火深情地凝视着这座桥。南桥不仅是武汉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湖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回溯到1986年,当地农民饶浩功被选为文物义务保护员,并许下了守护南桥的庄重承诺。2023年,饶浩功老人离世后,他的儿子饶星火接过守护南桥的接力棒,继续守护着这座跨越时光的古老桥梁。

南桥是一座单孔半圆形的古桥,全长36.7米,桥面中间宽6.3米,两端宽7.4米,桥拱跨度6.9米,距水面高约10米。据桥上的铭文记载,南桥始建于元朝末年,即公元1349年,已有676年的历史。

饶星火深情地回忆道:“我父亲一辈子都与南桥结下了不解之缘。”饶浩功一家世居饶湾,他的记忆中,南桥附近曾经繁华喧嚣,茶馆、集市、学校和码头一应俱全。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古桥,南桥也见证了这片区域的繁华。20世纪70年代,南桥部分桥身坍塌,成为了一座危桥。在1985年,文保部门修复南桥时,饶浩功作为向导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勘查。修复过程中,他带领村民每天泡在河水中,亲手将散落的石料摸出并修补回桥身。

1986年,修复后的南桥出现挡土墙破损,饶浩功迅速向文保部门报告并请求维修。当时,他许下了守护好南桥的承诺。饶星火介绍,由于风吹雨淋和山体沉降的影响,南桥的桥砖和挡土墙偶尔会出现裂痕和破损。饶浩功作为泥瓦匠,每天都会巡视桥梁,发现严重情况会及时上报,小裂缝则自己进行修补。为了维护南桥,饶浩功的家里常年备着一吨多的沙子以及约50公斤的水泥。这些材料都是他自费购买并用农用三轮车运回来的。

  丹凤千字科普:与桥有关的故事 简短(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