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自制捆蹄最简单做法(详细资料介绍)

涟水美食——酥鸡的故事
■ 吴善然
酥鸡,涟水的传统美食,以其鲜嫩可口、咸淡适中、食而不腻的特点被誉为涟水的一大特色。每当提及此美食,我都会想起与它相关的种种往事。
在我童年的五十年代,新刚刚建立,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乡集市贸易刚刚恢复,显得颇为萧条冷落。那时,熟食店铺寥寥无几,想要品尝被誉为“稀世珍品”的酥鸡,简直难如登天。一次,我上海的叔父回家探亲,特意从县城带回两斤酥鸡,赠送给我们一斤。当时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将酥鸡切成小块,加入蘑菇、芡粉等佐料,做成美味的羹汤,让我大快朵颐。
到了六十、七十年代,我在学校读书时,物资供应仍然紧张。制作酥鸡被视为走资本道路,受到批判和。酥鸡作坊的数量逐渐减少。我记得有一次,年逾八旬的奶奶病重时想吃酥鸡。家人费尽周折,跑遍了涟东半边天,却始终无法购买到酥鸡。在大东街的私人作坊中才购得三斤酥鸡。然而遗憾的是,当酥鸡送到奶奶手中时,她已经离世了。
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酥鸡终于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酥鸡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不仅传统的手工制作得以保留,还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酥鸡采用了真空包装技术,使存放期从几天延长至两个月。无论是涟水乡镇、学校、企事业单位招待客人,还是居民办宴席,都少不了酥鸡的身影。
如今,我已步入退休生活,工资逐年增长。我经常购买酥鸡和捆蹄,放在冰箱里随时享用。与三五好友一起品尝酥鸡佐酒下饭,感受它的美味和魅力。酥鸡不仅见证了我们过去的贫困和艰辛,也展示了我们今天的富裕和幸福。正如一句顺口溜所说:“初,灾荒多,想吃酥鸡没有钱;后,喜事连,酥鸡美味乐无边。”如今的我,每当品尝酥鸡时,都能感受到新时代的幸福与安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