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华表柱的暗语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华表柱的暗语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  

滨州日报/滨州网报道,近日在无棣县徐家村发现了一根石柱,物专家鉴定,该石柱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墓地前的石望柱之一。

据无棣县文物管理局消息,村民徐增海在春季耕作时发现了这根大型石柱。文物管理所与吴式芬故居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并将石柱安全运抵吴式芬故居石刻馆展厅内进行展示和保护。该石望柱重约一吨,高度为2.25米,呈现为正方形柱体,雕刻精细,显示了墓主人的尊贵地位。这是吴式芬墓地出土的众多石像生之一。

此前,在吴式芬墓地还曾出土过镇墓兽和石羊等石像生。这些石像生是古代墓葬中常见的怪兽形象,被认为是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的冥器。吴式芬故居石刻馆收藏的这些石像生为研究古代鲁北地区的石雕艺术和墓葬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石望柱是石像生的一种,主要置于宫殿、桥梁、建筑大门外以及陵墓神道前等。而石像生则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兽,显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和地位。吴式芬作为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其墓地出现众多石像生并不意外。

徐家村原是“海丰吴氏”家族墓地之一,吴式芬的祖父、曾祖父以及家族其他成员都葬于此地。在韩家村也发现了吴氏家族的另一处墓地,出土了石马、、石羊等石像生。吴氏家族在明清两朝的显贵使得其墓地出现众多石像生便不难理解。

前,无棣县城附近的徐家村和韩家村有数座吴氏大墓,均设有神道亭坊、石兽等。在后特别是“”期间,这些石像生大多被毁或被埋,如今保存下来的仅是极少部分。此次入驻吴式芬故居石刻馆的石望柱与先后入馆的石马、石羊等石像生为研究古代鲁北地区的石雕艺术和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反映了吴氏家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丹凤千字科普:华表柱的暗语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