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9点入睡4点醒算夜奶吗(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9点入睡4点醒算夜奶吗(详细资料介绍)  

宝宝一哭全家就争相拥抱?恭喜您,正在培养一位需求高的宝贝!在小区散步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六个月大的米朵被四个大人轮流拥抱的场景——妈妈刚刚放下,奶奶就搂住摇;姥姥心急火燎地冲上来,奶奶还没来得及休息。这样的场景在80%的家庭中都很常见,但是你们知道么?你们这种“过于疼爱孩子”的行为,其实正在逐渐束缚全家人的自由。

不会说话的宝宝其实比年画上可爱的娃娃还要聪明!记得上周给老三换尿布湿晚了五分钟,这小家伙就开始假装哭泣,等姥姥冲进来立马停止装无辜。宝妈们要记住两大黄金法则:

哭声并不等于饥饿的。我看到太多新手妈妈用奶瓶作为止哭神器——无论是尿了、吓到了还是摔玩具都给孩子喂奶。结果呢?一个朋友家的孩子现在三岁还奶瓶入睡,乳牙被腐蚀出三个,宝妈后悔不已。正确的做法是采用“哭声排查三步法”:询问宝宝是否不舒服(胸口)→检查尿布湿度→对照喂奶时间表。

延迟满足要从婴儿时期开始练习。一个扎心的真相是:90%的夜奶其实是大人惯出来的!我老二满月的时候,夜里哭闹我们坚持10分钟不抱他。你猜怎么着?第11分钟他自己哼哼着又睡着了!现在两岁半能自己玩乐高40分钟不喊妈妈。相反,那些一哭就抱的宝宝,现在上早教课必须全程粘在妈妈身上,连给老师送节日礼物都要用背带背着。

上周末直播时,有宝妈崩溃地说:婆婆一听到孩子哭就喂饼干,现在三岁的孩子不给零食就赖在地上打滚。我当场拿出监控录像,原来是每次睡醒就立即有人塞奶嘴,导致孩子现在看到零食箱就流口水。

其实宝宝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早晨睡醒的“起床气”是在测试大人的底线;半夜突然大哭大叫80%是想找心灵安慰;故意打翻辅食碗其实是在观察全家人的反应。

建议收藏这套《哭声应对秘籍》:

1. 睡醒后先问好:“宝宝睡够了吗?妈妈听到你的声音了。”

2. 拍嗝黄金30秒:用空心掌匀速轻拍代替摇晃。

3. 夜醒阶梯应对:开小夜灯、调整睡姿、轻声哼歌。

十年前我带老大时也犯过这些错误,直到儿科一句话点醒我:“现在省心的父母,将来都会是操心的老人。”记住:先苦后甜的育儿方式,才是对全家人最好的解脱!

  丹凤千字科普:9点入睡4点醒算夜奶吗(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