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别称超有趣,快来涨知识!


哈哈,古代汉语真是博大精深,连男子的年龄都有不少有趣的别称,绝对让你大开眼界,赶紧来涨涨知识吧!

首先,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是个男孩,古人会叫他“始生”,意思是刚刚出生。稍微大一点,两到三岁,被称为“孩提”,这时候的男孩活泼好动,又有点“不识好歹”,所以也带点顽皮的意思。到了十岁左右的年纪,就被称作“总角”,这个时期的孩子头发刚刚长出来,梳成两束,所以得名。

再往上,到了十五岁,是男子成年的标志,这时候会举行“加冠”的仪式,表示已经成年,可以承担社会责任了,所以这个年龄被称为“及冠”或“加冠”。古人还用“弱冠”来指代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这时他们虽然已经成年,但身体还比较弱小,所以叫“弱冠”。

到了三十岁,男子已经完全成熟,可以独当一面了,这个年纪被称为“而立”。古人认为三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到了这个年纪,应该在学问、事业上都取得一定的成就。

四十岁,古人觉得是“不惑”之年,意味着到了这个年纪,人生经验丰富,能够明辨是非,不再容易迷惑。到了五十岁,被称为“知天命”,古人认为五十岁以后,人开始认识到命运的安排,学会顺其自然。

到了六十岁,古人觉得是“花甲”之年,因为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六十为一个循环,所以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七十岁,被称为“古稀”,意味着人生已经到了晚年,但仍然精神矍铄。八十岁和九十岁,分别被称为“耄耋”和“耄耋之年”,都用来形容年纪很大的人。

最后,一百岁被称为“期颐”,意味着到了这个年纪,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是岁月的极致。

这些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别称,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非常有趣,是不是让你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