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你如何克制自己,恢复礼仪,成为更完美的人


孔子教你如何克制自己,恢复礼仪,成为更完美的人  

《论语》中的颜渊与孔子的对话中,颜渊向孔子询问关于仁的真谛。孔子回应道:“约束自我,恢复礼仪即为仁。一旦能够约束自我,恢复礼仪,天下就会归向仁。实现仁,靠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颜渊接着问:“请问实现仁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去看、去听、去说、去做。”颜渊表示:“我虽然愚钝,但也将遵循这些话语。”

在这段对话中,“克己复礼”是孔子针对颜渊的提问,给出的关于仁的解释。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誉为七十二贤人之首。他的生活简朴,即使身处陋巷,也能自得其乐,展现出高尚的品德。

对于这样的君子,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意味着要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让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仪的规范。这里的“礼”,主要是指孔子所推崇的周礼。也就是说,君子需要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具体来讲就是避免做不合礼的事情,即不看、不听、不说、不做不合礼的事。颜渊虽然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但仍然愿意遵循孔子的教导,努力践行。

孔子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他根据不同弟子的特点和问题,给出不同的回答。例如,当仲弓询问仁时,孔子建议他要像接待贵宾一样出门,像举行大祭一样使用民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而针对司马牛的多言急躁,孔子则告诉他,一个仁者的话语应该是沉稳的。

这篇文章的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到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并删除。

  孔子教你如何克制自己,恢复礼仪,成为更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