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网络词可可可是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

今天是情人节的氛围包围着我们,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巧克力的香甜。情人节这一天似乎成为了甜蜜的巧克力文化的节日,人们把甜蜜的巧克力作为礼物送给心爱的人,或是给自己一份甜蜜的享受。而这一切美好的背后,离不开一种名为可可的锦葵科植物。
可可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中美洲的热带地区就有食用可可加工而成的食品的记录。考古证据表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人和阿兹特克人就开始食用可可制品。而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可可制品已经在这些地方广受欢迎。据传阿兹特克国王蒙特苏马二世每天都要享用由可可、香草和其他香料混合而成的饮品。虽然当时的巧克力饮料中会加入很多辣椒,但其美妙滋味仍旧让很多人为之倾倒。然而阿兹特克人的巧克力是加了很多辣椒的饮料,并不放糖,这种饮料在欧洲大放异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糖的加入。如今巧克力这一词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阿兹特克语言中一个表示“苦味的水”的词。而可可的学名则是由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所起,其中包含了希腊语元素和当地人对可可的称呼。
可可树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特殊,只适应于热带地区,种植范围不超过南北20纬度。其植株不高,大约4至8米,生长在热带雨林深处,开着一厘米左右的白色小花,由蠓进行授粉。可可树的果实中,含有未经发酵和烘培的白色可可豆,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吃的巧克力的主要原料。除了制作巧克力外,可可果实的果肉也可食用,并可以酿酒。在阿兹特克帝国时期,可可豆甚至被作为货币使用,但其也存在着问题。现如今全世界70%的可可产自西非。
可可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Criollo、Trinitario和Forastero。它们各有特点,如Criollo产量低、香气怡人,做出的巧克力味道最纯正;而Forastero则产量大、耐病害,但苦味较重,主要用于大路货的巧克力和可可饮品中;Trinitario则是两者的杂交品种。而从可可到巧克力的过程也充满了艰辛,其中涉及到收获、加工、混合、发酵、烘培等多个环节,其中还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如虫类或啮齿类动物的污染等。但即便如此,可可的种植业仍然是超过5000万人口的生计来源。
在享受美味巧克力的我们也应该想到那些在遥远的热带地区为我们采摘分离可可果实的人们。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才让我们有机会品尝到这份美味。让我们更加珍惜手中的那颗巧克力吧!它不仅承载着送礼人的心意,更代表着那些辛勤劳动者的付出和期望。微信号:guokrpac,“物种日历”每天为您带来一个关于美食背后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些美味的起源和背后的故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