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词汇和词语是一个意思吗(详细资料介绍)

当我们在探讨合肥二模成语填空题中的“不可避免”是否为成语时,有学生对此产生了疑问。对此,我们不妨深入解析一下成语的定义以及如何判定一个短语是否为成语。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成语呢?如何判断一个四字短语是成语还是普通的短语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到权威的工具书对成语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这个定义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一个短语是否为成语的三个关键要素: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和定型。
对于这三个要素,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长期习用”意味着这个短语或词组需要在人们长期使用,并逐渐固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先不是成语的短语可能会逐渐变成成语。例如,“不可避免”这个短语,虽然某些成语词典可能没有收录,但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可以发现它被普遍认为是成语。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短语是否为成语?是依据网上的评价还是根据纸质版的成语词典?我的观点是,不必过于,只要被广泛认为是成语的,就可以接受。
“简洁精辟”这个要素需要我们根据语境和理解去判断。没有明确的操作标准,需要我们依靠自己的语言感知去衡量。比如“五颜六色”和“颜色多样”两个短语,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五颜六色”更加简洁精辟,因此更有可能被认定为成语。
“定型”意味着这个成语的基本结构和含义是固定的,不会随时间、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即使“走”的含义在现代有所变化,但在成语中的使用依然固定不变。
“不可避免”这个短语是否符合这三个标准呢?我认为,“不可避免”是一个成语。虽然现在某些成语词典可能没有收录,但它确实符合上述三个标准,而且在网上被广泛认为是成语。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短语可能暂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收录,就像《现代汉语词典》的编者所说,我们需要“再等等”。在此期间,我们可以认为它有争议。而在高考阅卷中,阅卷尺度的使用也是非常灵活的,会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是否将某个短语视为成语,不必过于死板,要根据语境和使用情况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