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酷睿i5一共几代了(详细资料介绍)

重塑处理器阵容:英特尔第十代酷睿的混搭工艺解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已经正式进入十代时代。这次,除了我们熟悉的10nm工艺打造的Ice Lake平台,第十代酷睿家族中还包含了沿用14nm++工艺的Comet Lake平台,这种“混搭”的工艺再次在同一世代的酷睿处理器现。
在CFan的解读中,我们曾了解到英特尔针对轻薄本定制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家族就曾出现多种工艺的混搭情况。从“Kaby Lake Refresh”的14nm+工艺,到首次尝试10nm工艺的“Cannon Lake”,再到选用14nm++工艺的“Whiskey Lake”,工艺的混搭主要受到英特尔制程工艺的定位、研发、成本、良品率和供货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到技术细节,Ice Lake作为全新的移动平台,堪称十代酷睿的代表作,不仅引入了10nm工艺,而且微架构也升级到了“Sunny Cove”,并配备了Gen 11核芯显卡,其3D性能已经接近MX150低功耗版独立显卡。Ice Lake还支持X-512指令集、DLBoost机器学习加速、更高速的内存并直接集成雷电3控制器,打破了移动平台在图形性能、网络性能、存储性能、连接性能、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瓶颈,让新一代轻薄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Comet Lake平台虽然同样被称为十代酷睿,但其制程工艺仍然停留在14nm++。虽然它在血缘上更接近第八代酷睿家族中的Whiskey Lake平台,但Comet Lake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它最高可以选择6核心12线程的型号,支持LPDDR4X和更高频率的内存,还支持英特尔的Adaptix动态调优技术。OEM厂商可以根据自身的散热设计和需求动态调整CPU的功耗。Comet Lake平台还可以选择配备雷电3和Wi-Fi 6功能,实现类似智能手机的语音助理服务。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平台呢?其实,英特尔为它们制定了不同的命名规则。Ice Lake平台的命名规则是i3/5/7+“10xyGz”,而Comet Lake平台的命名则是i3/5/7+“10x10y”,其中x代表CPU性能的高低,y则代表TDP的版本。U代表低功耗版,标准TDP 15W;Y代表超低功耗版,标准TDP 7W。通过这一规则,消费者可以轻松辨别出不同平台的十代酷睿处理器。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Adaptix技术它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功能的动态超频/降频技术。与传统直线滑坡机制不同,Adaptix可以在CPU温度不断提升的同时让CPU的功率进行阶梯式调节从而压榨出CPU的更多剩余性能确保CPU在温度与功率之间的平衡。据说Adaptix技术能让同一款CPU压榨出额外的8%到12%的性能具体提升幅度则取决于笔记本端的散热设计。总的来说Adaptix技术的应用使得Comet Lake平台在性能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随着第十代酷睿处理器的全面上市消费者在选择轻薄本时将会面临更多的选择。Ice Lake平台的强大核显性能和潜在的雷电3接口使其成为注重续航时间和极致轻薄消费者的首选。而Comet Lake平台则以6核心12线程的型号和出色的CPU性能吸引那些需要大算力工作的消费者。如果你平时有一定的游戏需求那么就必须选择搭配独立显卡的型号。在选择产品时消费者还需要关注其他配置相近的情况下价格是否合理以及散热设计是否优秀等问题。总的来说在引入英特尔Adaptix动态调优技术后第十代酷睿处理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散热设计因此散热设计将成为中高端新品比拼的重点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