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的淡泊名利名句赏析:诸葛亮一生追求的宁静致远与淡泊名利之道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虽言辞恳切,反复陈情,表达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决心,但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个人名利的淡泊,更是体现了他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他多次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自况,强调自己并非出身显赫,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这并非自谦,而是揭示了他内心的真实状态——对物质和地位的追求并非其人生目标。他“不求闻达于诸侯”,甘于在南阳隐居,研究学问,辅佐刘备也只是出于“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是一种知遇之恩的回报,而非为了一己之名利。即使在北伐过程中,面对艰难困苦,他依然表示“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睹”,将国家大义置于个人得失之上。这种“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心态,正是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最佳注脚。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人格的完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而非世俗的荣华富贵。诸葛亮的一生,是践行淡泊名利之道的典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宁静致远,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