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被婆家当外人真心寒,有苦说不出
招呼读者朋友并介绍文章背景
大家好呀今天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我最近遇到的一件糟心事,也是很多姐妹可能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感受——那就是感受被婆家当外人真心寒,有苦说不出这篇文章就以这个主题为中心,详细分享一下我在婆家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我结婚两年多了,自从嫁进婆家,就感觉自己像个"外人"明明是出嫁从夫家,可是在这个家里,我好像永远都站不上主位婆婆对我总是爱理不理的,公公对我更是视而不见,就连小叔子小姑子也把我当空气有时候我真的很想大声问一句:"我是不是嫁错人了"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毕竟,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我咽下了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但今天,我想把这些都说出来,希望能给同样有类似经历的姐妹们一点安慰和力量
一、初入婆家的"客气"与"疏离"
记得刚结婚那会儿,我满心欢喜地来到婆家婆婆倒是装模作样地对我笑脸相迎,说什么"以后我就是你的亲妈","家里的事你多担待"当时我还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足够懂事、足够能干,就能赢得婆家的认可可现实却给了我狠狠一巴掌
我每天早早起床做早饭,晚上拖地洗碗,家里永远是我收拾得最干净的时候可即便如此,婆婆还是经常挑三拣四,一会儿说"盐放多了",一会儿说"水没烧开"我加班到晚上十点回家,公公连句问候都没有;我生病发烧,婆婆只是冷冷地说"多喝热水"这种种细节,都让我感到无比心寒
有一次,我特意给婆婆买了她最爱吃的红烧肉,她却皱着眉头说"太腻了"我当场就愣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辛辛苦苦做了半天,换来的却是这样的评价那一刻,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外人"就像社会学家王思斌在《家庭社会学》中提到的,"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社会互动"在婆家,我显然是被排斥在这个"社会互动"之外的
二、"家"里的事,永远轮不到我
婆家的一切重要事务,从来都是公公婆婆说了算我连买件衣服都要先问婆婆意见,更别提参与家庭决策了记得有一次,小叔子要买房,全家人讨论,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却被婆婆打断:"女人家懂什么买房的事你让老王说了算"我当时脸就红了,周围的亲戚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仿佛我是外人不配发表意见
心理学专家李松蔚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提到,"在传统家庭中,女性往往被剥夺了话语权"这话说得太对了在婆家,我就像个隐形人,家中的重大决策都与我无关就连过年回谁家,婆婆都要单独和小叔子商量,根本不问我意见我感到自己像个外人,不被尊重也不被重视
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了,婆婆只是随口问了一句"怎么这么不小心",就匆匆忙忙地走了我躺在病,看着其他病友的家人忙前忙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强忍着眼泪,对护士说:"我没事,让我自己待会儿"其实,我只想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哭一场这就是我在婆家的真实处境——有苦说不出,有委屈只能自己消化
三、"外人"的标签,让我无处可逃
在婆家,我常常感到自己像个"外人"他们从不把我当自家人看待,甚至连我的名字都很少叫每次我生病或者遇到困难,他们总是说"让老公跟你商量",仿佛我不是这个家的一有一次,我生孩子后身体虚弱,想找婆婆帮忙照顾孩子,却被婆婆以"我忙不过来"为由拒绝了我只好自己硬撑着,累得腰都断了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提到,"差序格局"是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在这个格局中,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个差序圈在婆家,公公婆婆显然是核心,而我则被放在了圈外这种"差序格局"让我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外,不被接纳
有一次,我过生日,老公提前跟我说了要给我庆祝可到了那天,婆婆却当着所有亲戚的面说"过什么生日,天天都像过生日一样"我站在一旁,尴尬得不知如何是好老公试图打圆场,却被婆婆瞪了一眼那一刻,我彻底心寒了这就是我在婆家的日常——无论我多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外人"的身份
四、沉默的代价,内心的煎熬
为了家庭和睦,我一直选择沉默我不敢跟婆婆争吵,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生怕了这个家可时间久了,我发现这种沉默并没有换来理解,反而让我更加痛苦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婆婆家吃饭,婆婆故意在所有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我强忍着没发火,但回家后却忍不住哭了老慰我说"忍一忍就过去了",我看着,突然觉得好陌生这就是我的婚姻,我付出了全部,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
心理学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写道:"沉默不是金,它会让你失去自我"我渐渐意识到,长期的沉默只会让我更加痛苦我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一开始很困难,但效果却出奇地好婆婆虽然不高兴,但至少她知道我在这个家是有地位的
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表达自己的需求了当婆婆对我挑剔时,我会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当我不被尊重时,我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过程不容易,但至少我不再让自己活在痛苦中
五、寻找自我,重新定义"家"
在婆家的日子里,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家不仅仅是住的地方,更是心灵的港湾如果在这个"家"里我感受不到温暖和尊重,那我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家"
我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我和老公一起规划未来,一起照顾孩子,一起经营我们的生活虽然过程不容易,但每当看到孩子甜甜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到,"我们在社会互动中不断地构建自我"我渐渐明白,我不能指望婆家给我定义,我需要自己重新定义现在的我,不再把自己当成"外人",而是这个家的主人虽然婆婆有时还是会不适应,但至少她开始尊重我了
六、向前看,未来可期
经历了这一切,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小家庭了我知道,婚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愿意沟通,愿意为对方改变,就一定能够找到平衡点
现在的我,已会了如何与婆家相处虽然关系依然不是特别亲密,但至少我不再感到痛苦了每当遇到困难,我还会想起这段经历,感谢它让我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善良,保持沟通,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温暖的家
相关问题的解答
婆媳关系紧张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婆媳关系紧张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难题,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角色转换的困难当一个女人成为婆婆或媳妇时,她需要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这种角色转换往往伴随着心理和行为的调整,而很多女性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提到的,传统社会中,媳妇往往被视为"外人",需要经过"过门"仪式才能成为真正的家庭成员这种文化传统使得婆媳关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权力结构的冲突在传统家庭中,婆婆往往掌握着家庭的主导权,而媳妇则处于从属地位这种权力结构的不平衡容易引发矛盾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身份认同危机》中指出,当个体进入新的社会环境时,往往会面临身份认同的危机对于媳妇来说,她需要在婆婆的权威和自己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那么,如何改善婆媳关系呢其实,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媳妇需要学会尊重婆婆,理解她的想法和需求;婆婆也需要学会放手,给予媳妇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夫妻双方需要做好桥梁作用,帮助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选择通过专业的家庭咨询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良好的婆媳关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也关系到夫妻关系的稳定
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边界
建立健康的家庭边界是维持家庭和谐的关键什么是家庭边界呢简单来说,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行为准则当边界设置不合理时,就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例如,当婆婆过度干涉媳妇的生活时,媳妇就会感到被侵犯,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根据家庭治疗专家萨尔瓦多米纽钦在《家庭治疗》中的理论,健康的家庭边界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清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