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这句古话出自哪本书啊?
“安而不忘危”这句古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起源于对自然和宇宙变化规律的观察与总结,通过六十四卦象及其卦辞、爻辞来阐述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道理和人事进退的法则。
“安而不忘危”这句话具体出现在《周易·系辞下》第十八章中,原文是:“子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即使在安定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在生存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可能发生的灭亡;在治理得当时,也不能忘记可能出现的混乱。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才能确保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
这句话体现了《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哲学思想,强调了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谨慎和警觉,为可能出现的逆境做好准备。它不仅是古代君子的治国理念,也对我们现代人如何在顺境中保持清醒、预防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学习“安而不忘危”,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更加注重预防潜在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

